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环境与环境问题》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五)

时间:2017-01-15 10:23:4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读下面框架图,完成下列要求。(8分)

(1)将①臭氧层空洞;②全球变暖;③酸雨的序号写在图中相应位置(每个序号限填一次)。(3分)
(2)将图中所反映的环境问题进行分类,指出哪些为环境污染、哪些为生态破坏(各举两例)。(2分)
环境污染有:????????????????????????????????????????
生态破坏有:????????????????????????????????????????
(3)为了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是?????????????????????????。(3分)


参考答案:(1)8从左到右分别为①、③、② (3分)
(2)环境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环境问题。(1)注意各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2)酸雨和海洋污染是由于人类向环境大量排放废弃物而引起的属于环境污染;全球变暖、臭氧层的破坏、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森林锐减等属于生态破坏。(3)结合课本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和公平性原则。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后,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人们修水坝、开矿山,创造了一个个奇迹,然而这些背后会不会隐藏着什么环境问题呢?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该图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①土地资源、植被破坏和水质下降?? ②影响生物多样性??
③抬高水坝上游水位,容易产生库区沿岸滑坡??
④入海泥沙量减少,容易导致三角洲萎缩?? ⑤加剧区域资源短缺
A.①②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⑤
小题2:针对上述问题,以下三种观点中正确的是
A.为了经济和社会的更快发展,环境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B.先把环境问题放在一边,等拥有更强的经济实力以后再来解决上述问题
C.可以实行发达国家现行的高投资、高技术解决环境问题的模式
D.根据中国的国情和经济承受能力,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答案: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小题1:河流大坝建设利于区域资源的开发,故⑤错误。
小题2:在区域的资源开发过程中,既要考虑经济效益,也要注意环境保护,故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国的必由之路。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大量氮、磷等植物性营养元素进入水体后,营养物质过剩,藻类大量繁殖,水质恶化,水生生物死亡,一般称为????
A.富营养化
B.湖泊白酸化
C.有毒物质污染
D.湖泊氧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环境污染。大量含氮、磷等营养元素的污水的排放,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大致藻类爆发性繁殖,而使水中生物因缺氧而死亡。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26分)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乌克兰简图。

材料二: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至80年代,图示区域国家重视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修建大小水库14座。1955年前春汛径流量占年内全部径流量的61%,夏季流量占24%,冬季只有15%;20世纪80年代后,春汛径流量占38%,夏季径流量占32%,冬季径流量占30%。第聂伯河通航里程达5000多公里,黑海沿岸有优良港口,乌克兰是世界上第三大粮食出口国。
(1)第聂伯河以基辅为界分上第聂伯河和下第聂伯河,据图推测该河径流总量主要自于哪个河段?并说明判断依据。(6分)
(2)判断乌克兰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农业区位因素。(10分)
(3)根据材料二分析第聂伯河不同年代径流季节变化特点及其原因。(10分)


参考答案:
(1)(6分)来自上第聂伯河(2分);上第聂伯河支流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上第聂伯河支流众多,河网密度大,流域面积大,集水范围广。降水较多,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下第聂伯河很少支流注入,所以径流总水量主要来自上第聂伯河。
(2)根据材料三分析,乌克兰是世界上第三大粮食出口国,所以应是商品谷物农业。
乌克兰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夏季温度高、热量丰富,降水适中。地处东欧平原,地形平坦、宽广。有河流流经,灌溉水源 充足。黑土面积广,土壤肥沃。这是有利的自然条件。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该国市场广阔,交通便利,劳动力充足,人均耕地面积广,农业发展历史悠久。
(3)根据材料二分析,20世纪50年代前,径流季节变化大。该流域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冬季积雪量大,春季气温回升,融雪量大,所以径流量大。夏季降水较少,径流量减少。冬季气温低于0℃,融水补给量少,径流量少。20世纪80年代后期,径流季节变化小。主要是由于一些大型水库建成,调节了径流量,径流趋于平稳,季节变化减小。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直径不到人头发丝粗细的1/20,我国北方地区的PM2.5污染指数远大于南方地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海拔越高,PM2.5浓度下降速度越快
B.增加烟囱高度可减轻PM2.5污染
C.我国南、北方PM2.5污染差异与气候无关
D.增加城市绿化是减轻PM2.5的有效方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环境问题。A项图示反映海拔越高,PM2.5浓度越低,但下降的速度越慢;A项错误。B项增加烟囱高度不能减少空气中的可入肺颗粒物,故不能减轻PM2.5污染;错误。C项由于南方降水较北方多,降雨能冲洗、沉降大气的的可入肺颗粒物;故南方的PM2.5污染较北方轻;C项错误。D项由于植物能吸收部分可入肺颗粒物,故选D项。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