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1-15 10:19:49
1、单选题 下图为极点附近的部分日照图,阴影部分为夜半球,读图回答: 
小题1:此时刻(??)
A.全球新的一天小于全球的2/3
B.国际标准时间为7时
C.我国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正好日出
D .北京时间为21时
小题2:此季节(??)
A.旧金山地区处于温和多雨时期
B.长江流域处于梅雨时
C.南极中山站终日斜阳
D.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
参考答案:小题1:B
小题2: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由图中已知的两条经线的度数可知,逆时针方向是自西向东,图中极点是北极点,又知阴影区域表示黑夜,可以得出此时0点所在经线是105°W,新的一天东西跨285个经度,大于全球的2/3,A选项错;国际标准时为7点,B选项正确;此时太阳直射75°E,帕米尔高原在73°E附近,应该是正午时刻,C选项错;北京时间应是15点,D选项错。
小题2:由图,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可知太阳直射北半球,此时北半球为夏季,长江流域处于梅雨时,所以选项B正确,而选项A、C和D是表示太阳直射南半球时的地理现象。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叙述中,与毛泽东诗句描述的“坐地日行八万里”情形最相吻合的是
A.赤道处的线速度
B. 30°纬度处的线速度
C. 60°纬度处的线速度
D.任何纬度,因为诗句描述的是地球公转线速度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坐地日行八万里”即四万千米,结合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而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故“坐地日行八万里”表示赤道上的线速度。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地球自转线速度的规律,并结合地球纬线长的分布规律即可判断。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下图是一幅“以极地为中心的光照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此图表示的是???月???日的光照情况。(1分)
(2)此时A点是?时。A、B、C三点中白昼最长的是?,昼长是?小时。(3分)
(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1分)
(4)图中ED线表示晨昏线中的??线。(1分)
(5)A点的地理坐标是?????,B点的日出时间是???时。(2分)
(6)C点的昼长是???小时,D点的夜长是???小时。(2分)
参考答案:
(1)6? 22?????
(2)15 ?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图中地球呈逆时针转动,应该是北半球。图中显示整个北极圈是极昼,应该是夏至日(6月22日)。
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分别为6时和18时。图中弧线DBE为昏线,则E点的地方时为18时,A点与E点相差45°,差三个小时,A点在E点的西侧,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A点为15点。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A、B、C三点中,B点的纬度最高,白昼最长。B点正好在昏线上,此时的地方时为21时,也就是说B点21时日落。根据昼长=(日落时间-12)×2可以算出该地的昼长为18小时。
根据第(1)小题可知,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纬度为23°26′N;图中给出了180°,则A点所在的经线为0°,A点为15点,则45°W为 12点。
沿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入夜的为昏线,由夜入昼的为晨线。
结合上题,A点在回归线上,经度为0°;B点的昼长为18小时(第2小题的结果),日出时间=12-昼长时间÷2,得3。
C点在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昼长12小时;D点在北极圈上,此时是极昼现象,夜长为0小时。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关于晨昏线(圈)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圈)
B.晨昏线(圈)上的各地太阳高度均为0°
C.晨昏线(圈)在任何时候都平分赤道
D.晨昏线(圈)在任何时候都与经线圈重合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晨昏线即昼夜半球的平分线,过地心与阳光相垂直,故晨昏线始终平分赤道;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由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故晨昏线只有在二分日时与经线重合,D项错误。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晨昏线的分布特征,尤其是二分二至日的晨昏线分布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北半球夏半年日数多于冬半年日数的原因是:
A.地球自转线速度因纬度而异
B.地球在远日点的公转速度快于近日点
C.地球在远日点的公转速度慢于近日点
D.北半球陆地面积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卷分析:由于北半球夏半年地球公转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而北半球冬半年地球公转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故导致了北半球夏半年日数多于冬半年日数。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地球公转概况,知识性试题。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