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知识大全《环境与环境问题》试题巩固(2020年最新版)(十)

时间:2021-03-15 06:48:1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10分)环境保护
2013年年初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雾霾天气,部分地区能见度不足百米。成了“借我一双

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你能分辩这变幻莫测的世界?”这句歌词的真实写照。
(1)指出我国霾分布区域并简析区域的相同点。(3分)
(2)分析霾产生的人为原因并简述雾霾天气的自我保护措施。(7分)


参考答案:
(1)黄淮海平原、长三角、珠三角、长江河谷(川渝到武汉)四大灰霾区。经济发达。(3分)
(2)公路、航空、船运等在内的交通源排放占第一位;工业燃煤和生活用煤;局地烹饪源 排放;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4分)
自我保护措施:少出门 、少开窗 、少抽烟、做好个人卫生、饮食清淡多喝外出要戴防护型的口罩(任答一点给1分,共3分)


本题解析:
(1)首先据图找出雾霾分布区,其次总结出其共同特点为经济发达地区。
(2)人为原因主要是各种污染物的排放和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最好的防护办法是严重灰霾天气不要外出,也不要开窗换气,尤其是敏感人群,包括老人、儿童、感冒患者、哮喘病患者、灰尘过敏者等。二是暂停一切户外锻炼,因为运动量加大会吸入更多的污染空气,会对呼吸道造成更大伤害;三是外出戴口罩防护。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灰霾气象定义: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公里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灰霾天气出现时,一般都伴随着风速小、强日照和相对湿度低的现象。读南京气象台2007年的观测数据图,回答小题。

小题1:据观测,多年来南京夏季灰霾天气明显少于其他季节,主要原因是
①气温高,空气对流运动显著?②天气炎热,经济活动减少
③植被长势好,净化能力强?④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小题2:南京2007年11月至12月能见度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
A.灰霾日增多
B.冬季取暖燃煤量大
C.多阴雨天气
D.汽车尾气排放量大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题干“灰霾天气出现时,一般都伴随着风速小、强日照和相对湿度低的现象”。故判断气温高,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则利于污染物质的扩散,而降水较多,则利于污染物质的沉降,则是灰霾天气减少。
小题2:该题可结合排除法分析,图示反映2007年11月至12月南京的灰霾日下降,A错误;而南京位于我国长江流域不属于我国冬季燃煤取暖的省区,B错误;而汽车尾气的排放量在各个月份应大致相当,故D项错误;而多阴雨天气,则大气能见度下降,C项正确。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需要抓住材料的基本信息,并结合影响空气中污染物质扩散的主要原因和我国的区域环境特征等内容综合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土地覆盖是植被、土壤、河湖、沼泽及各种建筑物等地表诸要素的综合体。图中O点为1980年中国土地覆盖重心,它相对于中国大地坐标原点(109°E,34°N)向正西偏531km,向正北偏448km。P1、P2分别是仅考虑单一因素影响所形成的2000年土地覆盖重心。据图回答1~2题。

1、O点所处区域在土地利用中引发的最突出生态问题是
[? ]
A、沼泽大面积萎缩
B、土地荒漠化
C、森林面积锐减
D、生态用水紧张
2、关于1980年到2000年中国土地覆盖重心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重心从O点移到P1点是东北地区气候变暖、降水减少的结果
B、重心从O点移到P2点是西北地区生态退耕的结果
C、在气候和某种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重心向东南方向迁移
D、在气候和某种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重心向东北方向迁移


参考答案:1、B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全球环境问题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使人类面临的各种环境问题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群,图中A、B、C代表的环境问题在整个环境问题群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因而被认为是三大全球性环境问题。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写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的全球三大环境问题的名称。
A?;? B____?; C?。(3分)
(2)2010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多样的物种,唯一的地球,共同的未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战略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简述保护物种多样性的措施。(3分)
(3)请结合上图说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应对全球环境问题合作的途径有哪些。(4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 下表代表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个省区的危害程度(☆号越多,代表危害的程度越高),据此判断1—2题。

1、甲、乙、丙、丁依次表示的是
[? ]
A、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B、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寒潮、酸雨
C、水土流失、寒潮、土地荒漠化、酸雨
D、水土流失、酸雨、土地荒漠化、寒潮
2、造成甲类问题在“晋”区域严重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
A、黄土垂直节理发育
B、夏季多暴雨
C、植被稀疏
D、植被破坏严重


参考答案:1、C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