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试卷《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20年最新版)(二)

时间:2021-03-15 06:44:0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8分)我国某校“环球探险社团”在暑期进行了网上模拟探险活动,图中箭头表示探险路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学生在A区域看到的自然植被是?。(1分)
(2)C探险区存在一个低温中心,该区域种植业集中于?地形。在E地最有可能拍摄的照片是下图中的?,该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3分)

(3)探险路线经过南非德班,2011年联合国气候大会在该地举行。这次会议共同关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主要是?。为解决此问题,我国近几年来采取的具体措施有哪些?(4分)


参考答案:(共8分)
(1)热带草原带(1分)
(2)河谷(1分);a(1分)风力侵蚀作用(1分)
(3)全球变暖(1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能耗产业(或发展高技术工业或发展第三产业);改善能源结构,大力开发清洁能源(绿色能源);发展科技,提高能源利用率;植树造林(或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强对温室气体排放的管理,提高环保意识(答对其中3点即可给3分)


本题解析:
(1)本题考查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自然带。A区域位于赤道附近,但因为东非高原地势较高,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所对应的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
(2)本题考查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外力作用与地貌。暑假形成低温中心的是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较低。其农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地势较低,热量较为充足。外力作用主要通过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改变地表形态。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积成岩。E地区位于热带沙漠气候,主要表现为风力作用,风力侵蚀能形成风蚀蘑菇。
(3)本题考查全球性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有①酸雨(污染物质——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危害——①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②使土壤酸化,导致农作物减产③影响森林生长④腐蚀建筑物、损坏文物古迹);②臭氧层破坏(成因——氟利昂;危害——引发皮肤癌、白内障和某些传染病,造成一些生物灭绝,并使农作物减产);③全球气候变暖(成因——CO2排放增加;危害——①生态系统的调整;②海平面的上升;③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性事件的增加;④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2011年联合国气候大会关注的主要是气候变暖。采取的措施应该能节能减排角度回答问题。
点评:世界自然带的分布与气候类型相对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悉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所给各图所示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图示①表示褶皱,为内力作用的结果;②表示风蚀蘑菇,为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③表示河口三角洲,为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④表示断层,属于内力作用的结果。
考点: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塑造的地貌。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内外力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形态。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存在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右图表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图,回答1—3题。

1、图中①表示
[? ]
A、岩浆
B、岩浆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2、图中箭头M表示
[? ]
A、冷却凝固
B、外力作用
C、变质作用
D、重熔再生
3、下列岩石都有可能找到化石的一组是
[? ]
A、页岩、石灰岩
B、砾岩、大理岩
C、砂岩、玄武岩
D、石英岩、花岗岩


参考答案:1、B
2、D
3、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从古到今,各种各样的地质、地貌现象激发了多少探索者为之不懈努力。1.具有层理构造的岩石是2.下列地貌形态中,经过堆积作用形成的是
A.侵人岩
B.喷出岩
C.变质岩
D.沉积岩
E.石林
F.沙丘
G.海蚀柱
H.V型谷


参考答案:1. D
2. B


本题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岩石的分类与判断;地表形态的塑造。
1.三大类岩石中,具有明显层理结构的是:层层堆积、固结成岩后的沉积岩。
2.四类地貌所对应的营造力分别是:石林----水蚀、沙丘----风积、海蚀柱---水蚀、V型谷----冰川侵蚀。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岱崮地貌”景观图。崮,是四周陡峭、顶端较平坦的山,是山东沂蒙山区特有的一种地貌景观。该山岩石中普遍含有三叶虫化石。前些年还有50多户人家在崮顶居住,村民们从2004年开始陆续搬家,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该山区的岩石主要是
A.花岗岩
B.石灰岩
C.大理岩
D.玄武岩
小题2:结合景观图判断“岱崮地貌”形成的地质过程
A.沉积--岩层断裂—抬升—外力侵蚀
B.岩浆沿地壳缝隙喷出地表
C.沉积--抬升--外力侵蚀
D.沉积--固结成岩--变质作用
小题3:关于该地区的叙述,说法不可信的是
A.易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B.上下崮交通不便
C.海拔500多米的崮顶上种植桃树
D.黄土地地貌广布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岩石的类型与地质作用。
小题1:根据该类岩石中含有三叶虫化石,反映该类岩石属于沉积岩。
小题2:结合上题分析,该处沉积岩广布,说明最初经历了沉积过程,但“崮”地貌的形成应属于地垒结构,说明经历了断裂和抬升过程,抬升后地势较高,则经受了长期的外力侵蚀过程。
小题3:由于崮四周陡峭、顶端较平坦,则崮的边缘地区由于地势陡峭,容易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构造;崮的周边地区坡度陡峭,故交通不便,崮顶地势平坦,且该地区位于山东,可种植桃树。故选D项。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