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3-15 06:35:44
1、综合题 2009年l2月,在哥本哈根召开了世界气候大会,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结合下图,回答问题。(7分)
(1)从1900年到2000年,全球气温呈 趋势,大气中C02含量的变化趋势是 ,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呈 (正或负)相关。
(2)大气中C02含量呈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3)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需要公众积极参与。作为一名中学生,在这方面你能做些什么?(两点即可)
参考答案:(7分)
(1)上升 (1分)上升(增加) (1分)正 (1分)
(2)大量燃烧矿物能源 (1分)破坏森林 (1分)
(3)节约能源(具体行为也可);保护森林(或植树造林);不用一次性木筷;乘公交车(或步行)出行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酌情给分。只要答出两点即可给满分) (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图为豫西部分地区多年平均年干旱旬数分布图。一旬为10天,多年平均年干旱旬数与降水密切相关。完成下题。
1.图示地区年干旱旬数的空间分布特点是2.关于年干旱旬数分布特征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A.总体上自东南向西北增大
B.总体自西向东逐渐减小
C.自洛阳自北向南逐渐减小
D.自熊耳山向北逐渐增大
E.①地区等值线向东北凸出主要是受地形影响
F.②地区干旱程度高于①的主要原因是纬度高
G.③地区等值线分布主要是受河流流经的影响
H.②地区干旱出现高值的原因是该区城市密集
参考答案:1. A
2. 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等值线的综合判读。
1.根据图示的等值线分布归纳总体自东南项西北递增。
2.A项①处受熊耳山的影响,多地形雨,故干旱旬数较少;正确。B项②处干旱程度较①处高主要是由于②位于山脉背风坡,降水少;错误。D项也错误。C项河流流经应干旱程度低,故错误。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读A和B两地月平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25~26题。
小题1:A地气候特点是
A.终年高温,四季多雨
B.终年温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小
C.冬湿夏干,四季如春
D.夏热冬冷,四季分明,
小题2:B地的半球位置和气候带可能是:
A.北半球温带
B.北半球亚热带
C.南半球热带
D.南半球温带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A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该地全年高温,降水全年较多。全年高温多雨,为热带雨林气候。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小题2:B地7月份气温高,降水多,冬季气温低于0℃,为北半球的温带季风气候。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图,回答题。
【小题1】图中属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影响地中海气候形成的气压带和风带是( )
A.①和④
B.③和④
C.②和③
D.②和④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示气压带风带分布的纬度位置可判断,③气压带分布于30°附近,故判断为副热带高压带,①分布于赤道附近,判断为赤道低压带;②位于南半球低纬度,为东南信风带;④位于北半球中纬度为盛行西风带。
【小题2】结合上题结论,地中海气候是受副热带高压带③和盛行西风带④交替控制而形成。
考点:本题考查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对气候类型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纬度位置和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关系,并能结合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对气候类型的形成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该图是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由于冷暖气流相遇后,形成的气压带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根据图示的纬度位置判断,①表示赤道附近的赤道低压带;②表示30°附近的副热带高压带;③表示中纬度的盛行西风带;④表示60°附近的副极地低压带。而在副极地地区由于盛行西风和极地东风相遇而形成极锋,暖气团沿着锋面爬升而形成副极地低压带。
考点:本题考查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不同纬度位置的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结合气压带的成因即可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