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3-15 06:23:49
1、单选题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我国地理学家吴传钧先生把我国的山区分为八种类型。据此做10-13题。
| 名称 | 主要山脉 | |
| (1)西北内蒙古温带干旱区高山 | 天山、阿尔泰山、祁连山等 | |
| (2)黄土高原温带半干旱区的山地、丘陵 | ? | |
| (3)东北温带半湿润区的中山和低山 | 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等 | |
| (4)华北暖温带半湿润区的中山和低山 | 太行山、五台山、泰山等 | |
| 丘亚陵热山带区 | (5)华中北亚热带湿润区的中山、低山 | 秦岭、大巴山、大别山等 |
| (6)江南、西南中亚热带湿润区的中山 | 武夷山、南岭等 | |
| (7)华南、滇南热带、南亚热带湿润区的中山和丘陵 | 五指山、台湾山脉等 | |
| (8)青藏地区的山脉 | ? | |
参考答案: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D
小题4:C
本题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我国的地形。第10题,结合表格信息,属于华中北亚热带湿润区中山、低山的有秦岭、大巴山、大别山;而大别山呈西北—东南走向且海拔较低为低山。
小题2:B项巴彦喀拉山是黄河、长江上游的分水岭,但两河都为太平洋水系,错误。
小题3:西北地区受温带大陆性气候影响,气候干旱,但光照强,温差大,利于农业生产。
小题4:夏季为雨季,山中有水则灵。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以秦岭—淮河为分界线,我国南方与北方的主要差异表现为
[? ]
A、工业结构:南重北轻
B、平原面积:南大北小
C、煤炭石油:南多北少
D、对外开放程度:南高北低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20分)阅读材料及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呼伦贝尔草原是亚洲最肥美的草原之一,其天然草质达80%以上。
(2)据中国社科院2006年“蒙东水土资源考察”结果显示:呼伦贝尔沙地面积约4000平方千米,加上其它沙化土地,总面积约8000平方千米。
(3)如今,从游牧到网围栏放牧,开荒种地,定居等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斑点状荒漠化不断发展,呼伦湖水位不断下降,面积不断缩减、变咸。
(4)当地牧民世代相传的游牧生活,实际上是建立在对这个地区生态规律的深刻理解上的非常贴切的文化表达。
小题1:说出图中主要山脉名称,比较该山脉两侧的气候类型。(6分)
小题2:试分析呼伦湖水位下降的原因及危害。(5分)
小题3:近年来,当地牧民纷纷建起了棚圈和网围栏,打了不少机井,变游牧为驻牧,请简析由此引发的生态问题。(6分)
小题4:简述适当载畜量的游牧方式与当地生态的和谐关系。(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大兴安岭;东侧为温带季风气候,西侧为温带大陆性气候(6分)。
小题2:自然原因: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1分)。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垦殖,过度取水,不合理采矿等(2分,任意三点即可)。危害:湖水变咸,鱼类减少(1分),沿岸土地出现沙化和盐碱化(1分)。
小题3:生态问题:荒漠化(2分)。原因:网围栏影响野生动物的自由迁徏,从而破坏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结构(1分);牧草被过度啃食和踩踏(1分);大打机井造成地下水位下降,表层土壤缺水,导致牧草枯矮,最终出现荒漠化(1分)。水井数量过多将使荒漠化有斑点状向片(面)状发展,使荒漠化呈扩大的趋势(1分)。
小题4:适当载畜量的游牧方式:可避免对草场的过度利用和踩踏(1分),也可避免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1分),有利于维护天然草场的生态平衡,从而实现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示的地理位置位于东北地区的西部地区,故山脉为大兴安岭,为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故其东部的温带季风气候,西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小题2:图示呼伦湖位于内蒙古高原,故其水源补给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和河流水补给,其水源减少主要从自然原因(降水量和蒸发量);人为原因主要从荒漠化扩张,导致入湖径流量减少分析。湖泊水位下降,导致了盐度上升,影响鱼类生存;并影响沿岸地区的自然环境分析。
小题3:材料反映的围栏饲养可能出现不合理放牧;打了不少机井,可能导致围绕饮水井地区过度放牧形成斑点状荒漠化圈;大打机井可能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影响地表植被生长,且由于该地区位于半干旱地区,故植被的破坏可能导致荒漠化扩张。
小题4:适当载畜量的游牧方式可缓解上述的过度放牧和过度开采地下水等问题,而利于保持当地的生态环境。
点评:本题属于常规考点,并掌握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调用课本关于荒漠化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基础性强,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区域内部所有特征完全一致
B.区域划分的指标一般都是综合性的,按单一指标划分的区域很少
C.区域划分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了解区域内部特征
D.区域是按一定指标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划分出的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区域的基本特征。区域是有界线的,但其界线有明确的也有模糊的,故A错误。区域是按一定的指标划分的,有单一的指标,也有综合性的指标,故B项错误;区域划分即为了了解区域内部的相似性,也利于了解区域之间的差异性;C项错误。故选D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甲、乙两区域的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小题1: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小题2: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①夏季热量充足?②劳动力价格较低?③农业科技发达?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示的重要地理事物及轮廓判断,甲位于塔里木盆地;乙为我国海南岛;塔里木盆地的河流流量主要受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故河流流量受气温影响,夏季流量大,C错误。
小题2:结合上题分析,两地共同的区位优势是夏季热量充足,劳动力价格较低,而两地的经济发展水平都还较低,故科技和机械化水平较低。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能根据重要地理事物准确进行区域定位,并结合我国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进而分析河流流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流量的季节变化特征等内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