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3-15 06:23:28
1、单选题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读“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人口增长的示意图”,回答以下各题。
1.原始文明时代的人口增长模式是2.地球上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阶段是
A.“高-高-低”模式
B.“高-低-高”模式
C.“低-低-低”模式
D.“低-高-低”模式
E.原始文明时代
F.农业文明时代
G.工业文明时代
H.后工业文明时代
参考答案:1. A
2. D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增长模式。在原始文明阶段,人类的生产力极其低下,为了维持人类的持续发展,有极高的出生率,而由于生存环境恶劣,甚至有时食物都得不到保障,故死亡率也极高,所以,自然增长率极低。形成“高—高—低”的人口增长模式。
2.本题主要考查环境人口容量。资源是决定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利用资源的范围、种类和利用率都在不断提升,故环境人口容量会有所提高。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导致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的主要物质是(?)
A.氟氯烃化合物
B.二氧化硫
C.二氧化碳
D.一氧化氮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环境问题。臭氧层破坏主要是由于大量氟氯烃化合物消耗臭氧。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API”的意思是空气污染指数。我国的空气质量的检测指标有:总悬浮颗粒物(TSP)、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等。据此完成小题。1.API的大小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但也与一定的大气状况相关联。下列大气状况能促使API增大的是2.近年来,我国北方城市在春季时,总悬浮颗粒物(TSP)明显偏高的原因主要是
A.晴朗无风的天气
B.大风阴雨天气
C.空气对流强烈
D.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
E.大量燃烧煤炭用于取暖
F.沙尘暴时有发生
G.春耕播种,土地裸露
H.春运高峰,交通流量剧增
参考答案:1. A
2. B
本题解析:1.试题分析:大风及强对流天气都能使污染气体扩散,而晴朗无风的天气会导致污染气体的积聚,引起空气污染指数的增大。故选A。
考点:大气污染
点评:本题考查易引起大气污染的天气状况,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理解空气的流动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2.试题分析:我国北方春季多大风天气,且春季北方蒸发旺盛,天气干燥,地表物质疏松,易暴发沙尘暴,从而引起总悬浮颗粒物的增加;而春季气温回升,不会燃烧煤炭取暖;交通流量的大小与大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多少没有关系;春耕播种,土地裸露是易形成沙尘暴的原因。故选B。
考点:大气污染
点评:本题考查引起大气中悬浮颗粒物增多的原因,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掌握哪些因素能够带来大气中的悬浮物。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10分)三峡工程蓄水后。峡江急流变为“平静湖水”(下图)。但环境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库区上游及其沿岸支流城镇的废水、固体废弃物非达标排放现象仍然严重,每年有大量生活垃圾随流水进入库区,某县曾在4天内捞起的漂浮物就达100多吨。?
(1)漂浮物对库区的主要危害有哪些?(4分)
(2)从源头控制的角度,采取哪些环境管理措施可以解决库区漂浮物问题?(6分)
参考答案:
(1)危害三峡工程安全, 影响旅游景观;阻碍航运。(4分)
(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以及利用各种手段(法律、行政、经济等)制止乱倒垃圾行为;对城乡垃圾进行集中收集;采用各种技术进行分类处理、利用。(6分)
本题解析:
(1)漂浮物在水库库区堆积,对三峡地区的航运,关闸、发电、下游地区的水质等安全问题都有影响,也就是危害三峡工程安全, 大量的漂浮物也影响旅游景观。
(2)解决漂浮物问题,主要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利用各种手段如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制止乱倒垃圾行为。对城乡垃圾进行集中收集,采用各种技术进行分类处理、利用等。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该图是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分析回答问题。
1.甲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2.甲国或乙国目前的人口状况是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E.甲国男女比例失调,人口增长缓慢
F.甲国青少年人口少,劳动力不足
G.乙国青壮年人口多,即将进入人口生育高峰期
H.乙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社会负担加重
参考答案:1. B
2. D
本题解析:考查人口增长及人口问题。
1.根据图示信息判断。甲国0—10岁人口比重较大,反映出生率较高;而65岁以上人口比重较小,反映死亡率较低。
2.根据图示信息判断,甲国为年轻型,乙国为老年型。甲国青少年人口过大,男女比例基本相当;乙国老龄化问题严重,劳动力严重不足。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