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答题技巧《人口与城市》高频试题巩固(2020年最新版)(九)

时间:2021-03-15 06:15:2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自然增长,取决于
A.人口的迁移数量
B.人口的总数
C.人口的年龄结构
D.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自然增长,取决于自然增长率,即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考点:主要考查了人口的自然增长。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人口的自然增长。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该表为2005~2010年我国某地人口统计资料。据此完成以下各题.
1.资料显示该地人口迁移特征是2.表格反映的人口变化对区域的影响是
A.迁入人口年龄构成与当地相似
B.迁移主要受政治因素影响
C.迁入人口以青壮年为主
D.迁出人口以中老年为主
E.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F.扩大了环境人口容量
G.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H.加速了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


参考答案:1. C
2. D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人口迁移图表判读。该区域人口迁移差额较大的年龄段为15-44岁年龄段。该年龄段人口主要为青壮年劳动力,迁移的因素可能为经济因素。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2.图示资料反映的人口迁移状况为吸引了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促进了迁入地的经济发展,促进了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加快了城市化进程。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在建都前荒无人烟,建都后20年就发展成为拥有8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其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是由人口迁移造成的。影响其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环境因素
B.经济因素
C.政治因素
D.交通和通讯的发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首都的迁移导致人口的迁移是政治因素。选择C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上海浦东新区建设,打破了“城市化地区”与“非城市化地区”的概念,绿色与灰色区域并存穿插,把城市绿化与综合农业开发相结合。据此回答问题。1.下列功能区属于“非城市化地区”的是
①农产品加工工业区
②陆家嘴金融贸易区
③综合农业开发区
④植物园2.“将城市化地区”穿插在“非城市化地区”内的主要目的是
①增加城市后备用地
②改善和美化城市环境
③交通更加便捷
④受浦东地形条件的限制3.浦东有若干非城市化块区穿插在城市化块区之间,下列不是这种规划目的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E.①②
F.①③
G.②③
H.②④
I.为市政建设就地提供木材
G.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调节气候,减缓城市热岛效应
美化城市环境,树立国际大都市形象


参考答案:1. D
2. A
3. A


本题解析:1.从事非农产业发展就是城市化地区,从事农林发展的就是非城市化地区。符合的D项。
2.“将城市化地区”穿插在“非城市化地区”内的主要目的从城市的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方面分析。选择A项。
3.“将城市化地区”穿插在“非城市化地区”内的主要目的从城市的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方面分析。不是的就选择A项。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读图 (1937-1980年内蒙古商都县土地耕垦、人口、放牧强度和荒漠化面积发展变化图),回答1-2题
1.对该县1949—1980年土地耕垦、人口、放牧强度和荒漠化面积发展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2.该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具体措施,正确的是
A.人口总数约翻了一番
B.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了
C.荒漠化面积扩大约3倍
D.放牧的绵羊总数增加了约2倍
E.大力开发地下水,扩大耕地的灌溉面积
F.合理调整农业结构,适当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G.积极开展生态退耕工作,增加单位面积草场载畜量
H.大量外迁人口,减轻当地的人口压力


参考答案:1. A
2. 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局部生态环境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1949年的人口密度约为40人/平方千米,而到了1980年则增长到了近80人/平方千米,即人口总数约翻了一番。
2.注意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A项该地区为较干旱地区,故扩大耕地的灌溉面积将加剧当地的水资源紧张状况;错误。C项增加单位面积的草场载畜量将加重当地的草场资源的压力,可能造成土地荒漠化;错误;D项大量外迁人口,减轻当地的人口压力,可能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错误。故选B项。


本题难度:困难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