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01 07:07:54
1、单选题 我国在2010年11月1日零时开始进行了第六次人口普查。2011年4月28日发布普查数据(如图)。据此完成以下各题。
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2.通过人口普查可以获得的相关信息有?
①人口数量?
②人口构成?
③人口合理容量?
④城市化水平
A.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B.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社会负担较轻
C.摸清各行业人口分布,为产业政策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D.本次普查因流动人口数量多,普查难度大
E.①②③
F.②③④
G.①③④
H.①②④
参考答案:1. B
2. D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问题。第23题,B项由于我国年净增长人口还很多,故对资源和环境造成压力大;且由于老龄化逐渐加重,故社会、家庭的养老压力逐渐加大。错误。
2.第24题,人口普查的基本内容包括:人口数量、年龄、性别、定居地的城乡性质等。故①②④都能反映。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读漫画“把云留住”,完成问题。
小题1:与该漫画主题最贴切的环境问题是?
A.土地盐碱化
B.大气污染
C.森林破坏
D.温室效应
小题2:此图体现了区域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同一性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环境问题。
小题1:图示漫画为荒漠景观,反映的主题是人类对植被破坏,导致区域内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气候变干,土地沙化严重。
小题1:该图反映自然环境的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可能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即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全球气温升高和生态环境恶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据此完成(1)~(2)题。
(1)就全球气温升高对今后100年内地球环境的潜在后果,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山地0℃等温线将上移150~500 m
B.森林带将向两极推移
C.全球将普遍变得干旱
D.海平面将上升10~95 cm
(2)在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多种原因中,难以人为改变的是( )
A.高消费、高浪费、大排放的生活方式
B.对资源、能源的掠夺性开采
C.生产工业水平低
D.自然资源的有限承载力
参考答案:(1)C (2)D
本题解析:第(1)题,全球气温升高,山地雪线会普遍上移;两极冰川融化加快,加之海水升温膨胀,会导致整个海平面上升;由于温度的升高,亚寒带针叶林会向极地推移;尽管全球气温升高,蒸发量会增加,但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并不是全球都普遍干旱。第(2)题,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与各项对比就可解决。?A、B、C三项都是人为可以改变的,而D项自然环境的有限承载力,即自然资源储量是自然原因形成的,难以人为改变。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图反映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其中,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现代型”国家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首先把图读懂,根据出生率、死亡率估算自然增长率,然后判断四个国家的人口再生产类型:①国出生率高(4%),死亡率也高(1.8%),属“传统型”;②国出生率较高(2.3%),死亡率低(0.4%),属“过渡型”;③国出生率很低(1.2%),死亡率低(1.1%)(原因是出生率低,导致人口老龄化,死亡率相对提高),属“现代型”;④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均高达4%以上,属“原始型”。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表表示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省(区)的危害程度(+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据此回答9~11题。
小题1:甲和丙代表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A.寒潮、酸雨
B.酸雨、水土流失
C.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D.土地荒漠化、寒潮
小题2:丙类环境问题在广东省不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森林覆盖率高
B.地形
C.降水充沛
D.纬度位置
小题3:为治理丁类环境问题,广东省采取的措施有(?)
A.改进种植制度
B.优化燃料消费结构
C.退耕还牧
D.改善冬季供暖设施建设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我国环境问题的分布。根据图示甲在山西省最严重,山西省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象严重;乙在山西和新疆较为严重,为寒潮;丙在新疆最严重,为荒漠化;丁在广东最严重,为酸雨。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2:丙类环境问题为荒漠化。荒漠化在广东不严重的重要土地荒漠化现象在广东不严重的主要原因应是降水丰沛,人类活动虽然导致土地退化,但目前危害程度不高。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3:丁类环境问题是酸雨,是大量使用矿物燃料产生的酸性气体导致的,有效措施为优化燃料消费结构。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