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地图与遥感》高频试题预测(2020年最新版)(九)

时间:2020-08-01 07:05:0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有关遥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其原理是地球上的物体在不停地吸收、发射和反射电磁波,不同物体的电磁波特性是相同的
B.光学仪器属于遥感系统中的信息接收和处理仪器
C.遥感包括信息的获取、传输、接受与处理、分析和应用等几个环节
D.遥感具有探测范围大、获取资料快、获取信息量大等特点,但受地面条件限制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遥感是利用传感器在航空或航天器上接受地面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息,并以图像胶片或数据磁带记录下来,传送到地面接收站,最后通过分析,揭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具有探测范围大、获取资料快、获取信息量大、受地面条件限制少等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第15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主题是“保护土地和水就是保障我们共同的未来”。而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正在不断扩大,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如图所示的9个省区。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土壤盐渍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   )
A.甘肃、河北
B.西藏、山西  
C.陕西、内蒙古
D.青海、新疆
小题2:关于我国荒漠化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南方各省(市、区)几乎没有荒漠化现象
B.图中9个省(区)年降水量都在200mm以下
C.新疆的荒漠化以水蚀荒漠化为主
D.人类活动对于荒漠化区域的扩大起决定作用
小题3:为监测并分析荒漠化面积的发展变化趋势以及制定
应对措施,应用的地理信息现代化技术是(   )
①GPS?②RS?③GIS?④GPRS
A.③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②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土地盐渍荒漠化主要是过渡灌溉引起的。我国过渡灌溉的地区主要是甘肃省,河北省等地。故选A。
小题2:A南方在降水量较多的区域,由于人类砍伐森林,生态环境脆弱,使一些地区出现了土地荒漠化,所以A错误。山西、河北的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上,所以B错误。新疆的降水较少,所以荒漠化以风蚀为主所以C错误。故选D。
小题3:监测荒漠化的发展应应用遥感技术,而分析其发展变化趋势,制定应对政策应结合地理信息系统。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该公司商品宅配中心借助地理信息技术,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可以通过GPS技术获知各配送网点的库存
B.可以通过RS技术,追踪配送车辆位置
C.可用GPS和GIS技术设计最佳配送路线
D.可以通过RS分析,实现就近网点配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GPS用于定位和导航,GIS通过计算机对地理数据进行分析,RS对事物进行监测。通过GIS技术获知各配送网点库存,A错;GPS追踪配送车辆位置,B错;GIS分析,实现就近配送,D错。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雅安地震后我国无人驾驶飞机迅速对该地灾情进行监测,主要运用了(?)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技术
C.全球定位技术
D.计算机技术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它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多个点”,明显区别于RS和GIS技术的工作对象---“面”。在“3S”技术中选取适当手段时,要看其工作对象是“点”还是“面”,如果是“点”则选用“GPS”,如果是“面”则选用RS或GIS。GIS是地图的延伸,主要功能是进行空间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对“事象”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评估,需要计算、思考,即“想”;凡是需要“想”的选GIS。RS是人的视力的延伸,主要功能是收集信息,即“看”,只“看”不用“想”的选用RS。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面各项中,适宜应用遥感技术的是(?)
A.人口普查
B.森林普查
C.交通定位导航
D.确定某点高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遥感可用于资源普查,人口普查因人口具有流动性,故不适宜应用遥感技术,而交通定位导航和确定高程可应用GPS技术,故本题选B。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