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01 07:03:41
1、单选题 同一天,正午太阳高度?(?)
A.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B.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C.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D.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主要考查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该图为“我国甲、乙、丙三地某年内的日出时刻变化曲线图”,图中的a、b、c、d、e为节气。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甲、乙、丙三地由南到北的顺序?(?)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丙、乙、甲
D.乙、丙、甲
小题2:下列关于图中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A.a~e节气中,相一致的是a和c
B.甲、乙、丙三地中,甲地位于最东方
C.一年内,总是甲地最先看到太阳
D.三地中,丙地位于东七区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昼夜长短。
小题1:我国位于北半球,各地都是夏至日出最早,冬至日出最晚,故b节气为冬至日,d为夏至日,则推导出a为秋分日,c为春分日,e为为秋分日。夏至日我国纬度越高日出越早,即越靠北日出越早,甲最靠北,丙最靠南。选C项。
小题2:a~e节气中,相一致的是a和e;故A项错误。一年内,直射点位于北半球的半年,甲地最先看到太阳,冬半年则最晚看到太阳;故C项错误。c为春分日,丙当地6点日出,此时北京时间为6点16分左右,当地与东经120度差4度左右,经度为东经116度左右,仍然位于东8区。故D项错误。故选B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题
1..当北京是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时,地球所处的位置是2..当地球由B移向C过程中,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A.A
B.B
C.C
D.D
E.非洲南端逐渐进入少雨季节
F.黄河下游山东境内可能出现首次凌汛
G.巴西高原热带草原由湿季转为旱季
H.新加坡白昼逐渐变长
参考答案:1. A
2. B
本题解析:根据地球公转方向(箭头)和地轴倾斜方向,可判断A处为冬至,B为春分,C处为夏至,D处为秋分,再进行推断。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某气象站(1oN,35oE,海拔1875米)气候资料,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气象站所在地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小题2:该气象站1月日平均日照时数高于7月,主要是因为该地1月(?)
A.正午太阳高度大
B.白昼时间长
C.太阳辐射强
D.晴朗天气多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地位于东非高原。根据表格中数据判断,该地全年高温,为热带地区,从降水量分配看,降水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所以只能是热带草原气候。B对。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降水量大,降水量季节变化小,该地1月、7月的降水量差距大,A错。在非洲没有季风气候分布,C错。该地降水较多,不可能是沙漠气候,D错。
小题2:日照时数与当地的天气状况密切相关。读表格数据,该地1月降水量20.4mm,降水少晴天多,所以日照时数多;7月降水量123.3mm,降水多,阴天多,所以日照时数少;D对。正午太阳高度主要影响日照强度 ,不是日照时数的主要影响因素,A错。该地位于北半球,1月白昼时间比7月白昼时间短,B错。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比冬季强,C错。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关于黄赤交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黄赤交角度数与南北回归线的度数是一致的
②黄赤交角的大小在不同的年份变化很大
③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
④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因为地球自转平面赤道平面和公转的黄道平面不是同一平面,产生了黄赤交角。因为黄赤交角存出,太阳直射点最北可以移动到北回归线,最南可以移动到南回归线线。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周年往返移动被称之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