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试卷《城市与地理环境》试题预测(2020年最新版)(三)

时间:2020-08-01 07:03:0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2002年春,上海市在进行取消统购粮后的城市新规划设计时,决定拿出三分之一的土地大搞植树造林。读下图,回答问题。

小题1:根据城市环流原理,上海市规划的造林重点应在
A.农村A
B.近郊区B
C.远郊区C
D.市区D
小题2:造林重点区对上海市的作作是:
涵养水源? B.保持水土? C.降低噪声? D.净化空气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城郊环流。
小题1:结合图示的城郊环流,由于近地面的风由郊区吹向城市,故应在近郊区植树,以改善进入城市的大气质量。
小题2:植树造林对城市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改善进入城市的大气质量,即净化空气。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图中各地段合理的土地利用模式是(   )

A.①村落②林地③耕地
B.①果园②林地③耕地
C.①耕地②林地③村落
D.①林地②村落③耕地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小区域的土地利用是地理中最贴近生活的内容之一。该题就是考核考生对这种有直接应用意义的人文地理常识的掌握程度。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材料一?杭州市区(不含萧山和余杭)1991~1999年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

(1)根据材料一,简述杭州市区(不含萧山和余杭)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8分)
(2)分析杭州城市化过程中对大气产生的不利影响,并提出解决措施。(12分)


参考答案:
(1)特点:耕地、园地、林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增加。(4分)
原因:由于经济的发展,导致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大量占用耕地、园地、林草地和未利用地,导致这些土地利用类型不断减少。(4分)
(2)不利影响:工业增多,排放大量酸性气体,导致酸雨增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造成的扬尘,导致大气中悬浮颗粒增多;汽车尾气造成大气污染加重。(6分)
措施:优化产业结构,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强化机动车排放控制,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绿化环境,净化空气;加强环保宣传等。(6分)


本题解析:
(1)根据表格中数据,可以判断耕地、园地、林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增加。这是由于经济的发展,导致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大量占用耕地、园地、林草地和未利用地,导致耕地、园地、林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增加。
(2)杭州城市化过程,随着工业的增多,排放大量酸性气体,导致酸雨增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造成的扬尘,导致大气中悬浮颗粒增多。汽车尾气造成大气污染加重。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优化产业结构,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强化机动车排放控制,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减少尾气排放量。加强绿化环境,净化空气,加强环保宣传等措施。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1960年以后,发达国家城市化的速度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原因可能有
A.发达国家的人口呈现负增长的趋势
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快速、健康发展
C.发达国家的民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
D.发展中国家城乡之间经济差距逐渐缩小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20世纪中期以来,发展中国家民族独立,经济发展快,因此城市化加速发展。发达国家生活水平的提升,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居民不愿生活在城市。选择C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 2010年10月30日,上海世博会顺利闭幕,其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深入人心,结合英国馆甲、澳大利亚馆乙、中国馆丙和巴西馆丁景观图,回答1—3题。


1、以上国家属于同一文化圈的是

[? ]


A、甲和乙
B、乙和丁
C、乙和丙
D、甲和丁
2、关于四国城市化进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乙两国的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的进程快
B、丙丁两国的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化的进程快
C、世界城市化的水平越高的地区,人口增长越快
D、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失业人口多是城市化的标志
3、关于城市与城市化的正确说法是

[? ]


A、郊区化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此阶段表现为城市总人口不断减少
B、郊区化是逆城市化阶段之后的又一个重要的城市化进程中的阶段
C、城市问题主要表现在环境问题、居住问题、社会问题和交通问题等方面
D、世界城市化的主流主要集中在甲乙这类国家


参考答案:1、A
2、B
3、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