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01 06:59:29
1、综合题 读下面材料,回答各题。(24分)
材料1? 2008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的空间分布图
材料2?环渤海地区企业总部迁移路径示意图
(1)根据材料1,请描述2008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14分)
(2)根据材料2,描述生产企业总部迁移的特点。(2分)
(3)请说明研发性总部迁出后,对迁出地生产部门的有利影响。(8分)
参考答案:
(1)东部沿海地区多,西部内陆地区少(2分);多集中于省会、直辖市及其他特大城市(2分);
原因:高校及科研院所众多,科技发达;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市场广阔;交通便利;
发展历史长,基础设施完善,协作条件好;政策优越;信息通达度高。(答对5点得10分)
(2)由低等级城市迁往高等级城市(由小城市迁往大城市)(2分)。
(3)掌握市场需求信息;提高企业知名度,开拓市场;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与外界的联系。(每小点2分,共8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云南洱海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示意图,完成题。
1.据图判断,洱海的成因是2.若图示区域林地遭到严重破坏,则图中河流
A.径流增加,洱海水位上涨
B.火山口积水
C.地壳运动
D.熔岩堵塞河道
E.径流增加,洱海水位上涨
F.径季李变化增大,洱海苦水期位上升
G.含沙量增大,洱海汛期水域面积增大
H.含沙量季节变化增大,洱海汛期水质变化
参考答案:1. C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洱海两岸为断层陡坡,可知洱海为地壳断裂下陷形成的。
2.该地区位于我国南方湿润地区,降水集中多暴雨,故若图示区域林地遭到严重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大,且植被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则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加大,即汛期径流量增大。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和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低,解题的关键是能抓住图示的基本信息:断层陡坡范围。并结合我国的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植被的生态环境功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内容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1:区域之间产业转移,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下图示意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部分工业的“二次转移”。
材料2:2012年1月10日,第八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经贸洽谈会筹备工作秘书长联席会议在海南海口市举行,来自泛珠三角省区的代表出席于本次会议,下图为泛珠三角地区示意图。
(1)。工业的“二次转移”导致了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试分析这种“集群效应”对广东边远地区的发展有何积极和消极影响?(4分)
(2)。A、B两地间相互输出的内容有何不同?(4分)
参考答案:(1)。积极影响:促进经济发展,缩小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差距;促进城市化进程;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任意答两点给2分)
消极影响:加剧当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占用大量耕地。(2分)
(2)。A地向B地输出资金、技术、工业产品等;(任意答两点给2分)B地向A地输出劳动力、能源(电力)等。(任意答两点给2分)
本题解析:(1)调用课本产业转移对迁入地区的影响,主要从对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和就业等有利影响和对区域环境、土地利用的不利影响分析。(2)图示A表示珠三角地区,其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B地区,故主要向B地区输出资金、技术和工业产品等;而B地区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A低,但劳动力丰富,资源丰富,故主要向A地区输出劳动力和资源、能源等。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的概况,并结合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调用课本相关内容即可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从东部季风区到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再到青藏高寒区
A.区域面积依次增大
B.降水逐渐减少
C.人口密度依次增大
D.地势逐级升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东部季风区的面积大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青藏高寒区的降水量大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从东部季风区到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再到青藏高寒区,人口密度减小,地势逐级增高。故选D。
考点:区域差异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性,试题难度较小,解题关键是识记三大自然区的特征。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
①美国?②热带雨林?
③三江平原?④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具有明确边界的是行政区,符合题意的是①美国、④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答案选D。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