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01 06:57:04
1、综合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图示区域容易发生的地质灾害类型并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易发地质灾害,图示观光长廊采取了哪些措施及其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类型:崩塌(滑坡);原因:不稳定坡面,碎屑物多
(2)措施:夯填土石、混凝土层、防水层等工程措施;意义:减小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提高安全性;利于游客观光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在森林中一旦遭遇火灾,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
A.使用沾湿的毛巾遮住口鼻,顺风逃离?
B.如果火势突然减弱,则可以放心休息
C.选择低洼地或坑洞躲避?
D.伺机逆风突破林火包围圈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2008年1月10日至2月2日,我国南方地区先后出现四次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过程。这次天气过程与特定的大气环流形势(下图右)和拉尼娜现象(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表面海水大规模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与(下图左)密切相关。读图回答1~2题。(双选)
小题1:据图分析.形成此次灾害天气的原因是
A.冷空气频繁南下
B.西南季风带来的水汽多
C.暖湿气流带来大量水汽
D.大气中的凝结核增多
小题2:当拉尼娜现象发生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赤道太平洋东岸沿海地区降水量减少
B.东南亚降水量增多
C.太平洋南、北赤道暖流势力减弱
D.秘鲁渔场渔获量减少
参考答案:
小题1:AC
小题2:AB
本题解析:
小题1:形成此次灾害天气的主要原因是冷暖空气在我国南方地区长时间对峙造成。西南季风出现的季节是夏季而非冬季。所以选项AC正确。
小题2:拉尼娜现象的表现是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海水持续异常偏冷,下降气流强烈,干燥度加大。而西太平洋海水异常偏暖,暖空气势力强大,空气对流旺盛,降水增多。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阅读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8年5月21日上午10时10分,遥感中心通过解译航拍图片和卫星数据,在四川地震灾区发现三十四处堰塞湖。堰塞湖是由于地震造成的山体滑坡堵截河谷、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如果遇到强余震、暴雨,可能会发生溃坝,对下游百姓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同时,由于堰塞湖水位不断上升,也会对上游造成淹没的危险
材料二堰塞湖形成示意图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地震发生后该地区形成了众多的堰塞湖?(4分)
(2)为防止堰塞湖造成的危害,你认为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6分)
参考答案:
(1)该地区山高谷深,河流众多;地震造成大量的山体滑坡堵塞河道积水形成众多的堰塞湖。(4分)
(2)科学泄洪,在堰塞堤坝上开挖泄流(洪)槽;做好撤离预案,随时准备进行必要的人口撤离;加强气象预报和湖区水文监测,建立预警系统分)(6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读“1736~1998年中国洪涝灾害持续时间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中国洪涝灾害持续时间变化的特点,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社会经济原因。5分
(2)简述在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防治洪涝灾害的工程措施。3分
参考答案:
(1)特点:严重洪涝灾害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持续天数呈波动增长的趋势。原因人口压力大,山区滥伐,陡坡开垦,水土流失导致河湖蓄洪、泄洪能力下降;人类大量进入洪涝灾害高风险区生产、生活,使灾情加重。5分
(2)加固堤防;修建分洪和蓄洪区;退耕还湖;裁弯取直。3分
本题解析:
(1)从图中可以读出,洪涝灾害持续时间呈波动增长的趋势,同时,灾害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主要原因是人口压力使得人们破坏植被,降低了河流湖泊的蓄洪、泄洪能力。
(2)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河流泄洪能力弱,同时人们围湖造田等活动破坏了湖泊的泄洪能力。所以,一方面要整治河道,一方面退耕还湖,从而加强河流湖泊的分洪,泄洪能力,达到防洪的目的。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