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01 06:55:23
1、单选题 下图为甲地与乙地正午太阳高度差年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两地一年中均有两次直射
B.甲、乙两地纬度相差20°
C.M、N两日太阳直射点与甲乙两地纬度差相等
D.乙地位于南半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观察图发现,在6月22日之前,甲、乙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差为最小值且出现负值,说明乙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甲地,乙应位于北半球,在赤道与回归线之间;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可知,甲、乙两地纬度差与正午太阳高度差相同;9月23日到次年3月21日高差达最大值,且不变,可知甲乙均在北半球,一年有两次直射;M、N高差为0,说明M、N两日太阳直射点与甲乙两地纬度差相等;所以不正确的选D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左图为甲、乙、丙三地等高旗杆正午影子变化曲线和朝向示意图,右图为①、②、③、④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示意图(图中节气为北半球节气),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有关左图中甲、乙、丙三地地理现象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地有太阳直射现象
B.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乙地
C.自转线速度甲地<丙地<乙地
D.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最小的是甲地
小题2:右图中四条曲线能够反映乙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第一步:根据图中信息确定甲、乙、丙三地的纬度位置。甲地从6月22日到12月22日,影子始终朝北,且影子越来越长,说明甲地在北回归线以北;乙地情况是:6月22日到9月23日中间(大概8月8日左右)影子长度为0,说明太阳直射乙地,8月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所以乙地位于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丙地情况是:12月22日影子长度为0,说明这天太阳直射丙地,12月22日(夏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所以丙地就位于南回归线。第二步:分析选项。A选项,甲地在北回归线以北,没有太阳直射现象,该选项错误;B选项,在赤道和极圈之间,纬度越高的地区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就越大,三地相比,甲地纬度最高,所以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应是甲地;C选项,从纬度数值看,甲地纬度最大,乙地纬度最小,自转线速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自转线速度甲地<丙地<乙地 ,该选项正确; D选项,纬度越低,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小,很明显,乙地纬度最低,所以,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最小的是乙地,该选项错误。
小题2:上题中已经分析出了:乙地位于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而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即每年有两次正午太阳高度为90°;由左图可知,乙地6月22日(夏至日)过后一个半月(8月8日左右)有一次直射(即正午太阳高度为90°),右图中四条曲线显示每年有两次正午太阳高度为90°且6月22日(夏至日)过后一个半月(8月8日左右)有一次直射的只有③曲线,所以C选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我国沿海某城市四至日的气温、海温、日出日落时间统计表,回答下列问题。
| 节气 | 早晨气温(℃) | 沿海水温(℃) | 日出日落时间 |
| 春分 | 1.4 | 4.7 | 6:02 18:10 |
| 夏至 | 21.0 | 18.7 | 4:42 19:19 |
| 秋分 | 19.1 | 23.4 | 5:47 17:56 |
| 冬至 | 3.0 | 7.2 | 7:06 16:48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表格中日出日落时间判断该地正午时北京时间约为12:00,所以该地经度接近120°E;根据夏至日白昼时间为14小时37分,所以该地纬度低于40°N;根据春分日、冬至日早晨气温较低,所以该地纬度应较高。所以青岛最为合适,大连纬度高,宁波和汕头的纬度低,且经度相差大。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2: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昼夜长短相同,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白昼时间为14小时37分,昼比夜长约6小时13分,清明日期为4月5日,所以淸明这天的昼比黑夜约长1小时30分。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2是以_________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图中弧MP是 _______线。
(2)此时北半球节气是______ ,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位置是_____ ____。
(3)此时地球处于图1_____(填数字)位置附近,东半球的赤道上为白昼的经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 。
(4)此时P点太阳高度是_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__。
(5)当地球由②向③位置运行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将向?(方向)移动,邢台市的昼长变化将是逐渐___??,海口市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将是___?。
参考答案:
(1)南极 晨? (2)冬至 (45?E,23.5?S)? (3) ④? 20?W---135?E
(4) 0? 47? (5)南 变短?先增大后降低
本题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说明图2是以南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图中弧MP上的点正有黑夜进入白昼,是晨线。
第(2)题,由图2可知,南极圈内为极昼现象,此时北半球节气是冬至,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根据图中0度经线位置可以判断东经45度是平分昼半球的那条经线,其地方时为12点。故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位置是(45?E,23.5?S)。
第(3)题,因为④位置对应北半球的冬至日,故此时地球处于图1中④位置附近,图中赤道上白昼的范围45?W---135?E。东半球的范围20?W---160?E,故东半球的赤道上为白昼的经度范围是20?W---135?E。
第(4)题,P点位于晨昏线上,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是0?,P正午太阳高度是90?-(66.5?-23.5?)=47?。
第(5)题,当地球由②向③位置运行过程中,即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邢台市的昼长变化将是逐渐短,由于海口位于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故海口市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将是先增大后降低。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涉及的具体知识点有晨昏线的判读、二分二至日的判断、东西半球的划分、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及分布规律等。解答本题需要学生有扎实的基础,另外本题也考查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是北半球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示意图,K、L、M三条曲线为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曲线。读图回答1—2题。
小题1:图中a、b、c、d分别表示地平圈上的四个方位,其中代表正东方的是
A.a
B.b
C.c
D.d
小题2:有关K、L、M所对应的日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A.K一天安门广场升旗时刻为一年中最早
B.L一石家庄白昼时间比北京长
C.M一此时该地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
D.L一珠江口咸潮最突出的时候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太阳视运动轨迹。北半球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所以a为正南,c为正北,b为正东,d为正西。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2:春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太阳高度大小处于二至日之间,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大,所以K为冬至日,L为春秋分,M为夏至日。天安门广场升旗时刻为一年中最早为夏至日M;石家庄白昼时间比北京长为冬至日K;珠江口咸潮最突出的时候为冬至日K;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为夏至日M。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