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01 06:54:34
1、单选题 读图,完成问题。
1.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是2.图示反映出循环经济具有的效益有
①净化环境的环境效益 ②经济效益 ③生态效益 ④提高资源利用率,变废为宝
A.清洁生产
B.生态农业
C.末端治理
D.集约经济
E.①③④
F.②③④
G.①②③
H.①②④
参考答案:1. A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清洁生产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克服了传统工业生产只重视末端治理的弊端。
2.循环经济带来的效益主要有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提高资源利用率,变废为宝也是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一个方面。
考点:本题考查循环经济。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变废为宝,减少了废弃物的产生,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也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东北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主要原因是
A.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全国最多
B.土壤肥沃
C.耕地面积广大,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D.宜农荒地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商品粮基地形成条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粮食商品率高,我国东北地区由于人少地多,粮食总产量高,而消费量少,商品率达60%以上,占全国商品粮总量的1/4多,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商品粮基地形成的基本条件,并能结合我国的区域地理的基本概况综合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有
①过度樵采? ②过度放牧 ? ③过度农垦 ? ④水资源利用不当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这四项都会导致荒漠化,选D。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1.根据1990年至2000年该乡的发展状况,判断2009年该地区最可能的发展阶段是2.导致该乡面貌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3.该乡大力发展淡水养殖加工业的主要条件是
A.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B.工业化阶段
C.后工业化阶段
D.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E.自然条件的改变
F.产业结构的变化
G.劳动力数量的大量增加
H.旅游业的发展
I.丰富的地表水资源
G.劳动力丰富
旅游业的发展
周边山区森林广布
参考答案:1. B
2. B
3. A
本题解析:考查区域经济发展。
1.根据表格内容可知2000年以后,该地发展了乡镇企业,产业也转向了以加工业为主。所以该地区已进入工业化阶段。
2.根据表格内容可知2000年以后,由于该地区发展了淡水养殖及加工式为主的产业,导致了该乡面貌发生了变化。
3.根据题干“江南某省”,可知该乡有丰富的地表水资源,可以大力发展淡水养殖加工业。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1.上述资料表明导致该地区近十年粮食平均亩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2.根据表格内容分析森林覆盖率的变化对该区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A.退耕还牧的面积增大
B.人口增长过快
C.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
D.毁林开荒现象严重
E.气温年较差减小
F.河流含沙量增大
G.年降水量增加
H.地下水增加
参考答案:1. D
2. B
本题解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森林覆盖率降低,耕地面积增加,河流含沙量增加等信息说明是破坏植被,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导致粮食亩产量降低。选择D项。
2.森林覆盖率降低,气温年较差增加,河流含沙量增大。选择B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