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01 06:53:01
1、单选题 下列属于循环经济的是(?)
A.多生产一次性用品
B.清洁生产、 生态农业
C.信息化生产、集聚生产
D.立体农业、机械化生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循环经济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以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循环经济在工业中的表现形式是清洁生产。清洁生产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克服了传统工业生产只重视末端治理的弊端。能带来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循环经济在农业中主要表现为生态农业。生态农业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纳入协调一致的轨道。它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形成经济上和生态上的良性发展。例如,北京留民营村是“中国生态农业第一村”所采取主要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开展综合循环利用;广开源流,开发利用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A.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根据ERS—2卫星发回的图像和大气资料表明,南极臭氧层空洞的面积大约为2500万平方千米,大约有2500万吨臭氧消失。
材料二:可口可乐公司是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公司之一。可口可乐公司和全世界近200个地区建立了伙伴关系,全球有1600万台冰箱为销售可口可乐服务,每日饮用量高达10亿杯。但在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上,澳大利亚政府举办了全球第一个“绿色奥运会”,不让可口可乐广告进入悉尼。
材料三:《中国环境报》有一篇题为“吞绿荫”,少年呼吁不能“为嘴伤林”的报道。报道中介绍了两名小学生针对大街小巷到处分布烧烤羊肉串摊点的现象进行调查,算了一笔细帐,于是向社会公众呼吁:“口下留情救树林。”
(1)臭氧层主要在大气分层中的?____,造成南极臭氧层破坏的物质是?_____。
(2)你认为材料二中澳大利亚政府抵制可口可乐广告的主要原因是?
[? ]
A.为了保护国内饮料生产企业的利益,因此拒绝国外饮料
B.可口可乐质量相对较差,不如其他饮料
C.饮用可口可乐会产生大量垃圾,导致环境污染
D.饮用可口可乐会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破坏大气环境
(3)炭火烧烤对资源环境会产生一些不良影响,这些不良影响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环境问题有?____?、?___? 、?___?等。
(4)材料三中呼吁的“口下留情救树林”符合?__? 思想,两名小学生的行为体现了?___? 观念。
B.口香糖的生产已有很久的历史;咀嚼口香糖有很多益处,但其残留物也会带来污染。为了研究口香糖的粘附力与温度的关系,一位同学通过实验,测定了不同温度下除去糖分的口香糖与瓷砖地面的粘附力,得到了如表所示的一组数据:
(1)请根据上述数据,在上图中绘制出粘附力F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2)根据上述数据以及得到的图线,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3)该同学准备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当地口香糖的消费量和人们对其污染的认识。在确定调查对象时,他有两种选择:一是公众,二是销售口香糖的商店,请你在两者中选择一个,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两个减少口香糖污染的建议或者措施。①? ;②?。
参考答案:A.(1)平流;氟氯烃
(2)D
(3)森林锐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荒漠化);空气污染;使鸟类丧失家园;使局部地区气候变的干燥等(只要回答出其中的三项即可)
(4)可持续发展;环境
B.(1)作图(无论是曲线或折线,只要形状大体正确即可)
(2)随着温度升高,粘附力先增大后减小(37℃时,粘附力最大)(答案合理即可)
(3)公众?理由:便于客观了解公众对口香糖污染的认识。商店?理由:便于了解口香糖的消费量。(只要答案合理即可)
(4)①研制可吞食的口香糖;②改变口香糖成分,使其离开口后粘度迅速减小;③通过制定法规,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其它答案只要合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城市化过程必然会引起
A.农业人口比重下降
B.绿地面积减少
C.环境污染日益加重
D.经济发展趋缓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化。城市化的标志,城市人口比重占总人口比重上升,即农业人口比重下降。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图5-1,回答
如果图中黑点表示加油站,则影响该地理事物区位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数量
B.车流量
C.地价
D.服务范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图中最有可能为城市的①。距离城市越近,车流量越大,所以加油站越多;距离城市越远,车流量越小,所以加油站数目越少。车流量是加油站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尽管人类还不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不协调,但是对于人地关系的认识还是有了科学萌芽”。以上观点诞生于人类对人地关系认识的什么阶段
A.史前文明阶段
B.农业文明阶段
C.工业文明阶段
D.当代科技文明阶段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人类认识人地关系有了“科学的萌芽”应出现在农业文明阶段。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