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01 06:52:00
1、综合题 (7分)读图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图中方框内三大类岩石和物质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写出各数码所表示的地质作用名称:①冷凝作用,②______作用,③______作用,④高温熔化作用。
(3)从_______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_________的产生这个变化过程就是地壳物质的循环运动过程。
参考答案:(1)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2)②外力作用 ③;变质作用
(3)岩浆;新岩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质循环。
(1)注意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关系。岩浆只能经过冷凝作用生产岩浆岩,岩浆岩经过外力作用生产B为沉积岩;沉积岩和岩浆岩经过变质作用都能生产变质岩。变质岩经重熔再生,生产新的岩浆。
(2)生产沉积岩的作用为外力作用,生产变质岩的作用为变质作用。
(3)从岩浆转化从三大类岩石,到生产新的岩浆,即为地质循环。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如图为某地景观素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地地质构造属于
A.断层
B.山岭
C.背斜
D.向斜
小题2:下列是对该景观形成过程发生地质作用的推断,最合理的是
A.变质作用、地壳上升、风化作用
B.沉积作用、地壳运动、变质作用
C.岩浆活动、地壳上升、侵蚀作用
D.沉积作用、地壳运动、侵蚀作用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判断地质构造主要看岩层,岩层断了为断层,不断发生变曲为向背斜,根据岩层向上拱,可判断为背斜。
小题2:该景观首先应通过沉积形成沉积岩,再通过地质运动形成背斜,裸露地表而受外力侵蚀作用而形成现状。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图中
①c处比b处易被侵蚀 ②b处向下钻探可能找到石油
③c处可以挖南北向的地下隧道 ④a处可能为变质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小题2】图示区域
A.位于北半球
B.自然带呈现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C.此季节,陆地西部地区温和湿润
D.若山区植被遭到破坏,则d处河流三角洲会减缓向海洋延伸的速度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c位于向斜的槽部,岩石坚硬,不易侵蚀,①错;b处是背斜,是地下储油的地质位置,②正确;c是向斜,不适合挖地下隧道,③错;a在花岗岩附近,在岩浆活动产生的高温条件可能发生变质作用,④正确。
【小题2】大陆西岸是亚热带常绿林,是介于30º--40º之间大陆西岸的地中海气候,所以位于南半球;根据海洋等温线向南弯曲,是7月的特征,南半球7月是冬季,此时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湿润。正确的选择C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为某地的水平地质剖面图。某日发生地震(丙地的地表为震中),根据甲、乙两地
观测站的地震波记录,绘出了地震横波与纵波的走时曲线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仅考虑地壳运动对岩层的影响,则同为砂岩的乙、丁、戊,其岩石坚硬程度从大到小排序
是
A.丁乙戊
B.戊丁乙
C.乙戊丁
D.戊乙丁
小题2:下列关于图5的叙述,正确的是
A.横坐标向右增大,则反映出烈度越来越大
B.①表示甲地的观测站,②表示乙地的观测站
C.a线表示纵波走时曲线图,b线表示横波走时曲线图
D.越接近震中的观测站,其纵波与横波抵达时间差距越小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岩性的新旧关系可知,乙、戊、丁处为向斜,且乙位于向斜的中心,由于向斜的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变得比较坚硬,故乙、丁、戊的岩石坚硬程度由中心向两侧逐渐减小,即乙、戊、丁,本题选C。
小题2:地震的烈度受震源深浅、震中距及建筑物的坚固程度等多个因素影响,横坐标向右增大,说明距离震中越来越远,则反映出烈度越来越小,A错;丙为震中,甲距离震中远,而乙距离震中近,参照上图可知①距离震中近,②距离震中远,则②表示甲地的观测站,①表示乙地的观测站,乙错;因为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纵波传播速度快,横波传播速度慢,上图所示,地震波传播相同距离,a的时间大于b的时间,说明a的传播速度慢,b的传播速度快,则b线表示纵波走时曲线图,a线表示横波走时曲线图,C错;从图中明显可以看到:越接近震中的观测站,其纵波与横波抵达时间差距越小,故本题选D。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某地地质地形剖面图,图中1.2.3.4.5.6为地层编号,并表示地层由老到新。据此判断问题。
小题1:若该地在我国境内,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地区喀斯特地貌典型
B.该地区水资源贫乏是制约其经济发展的长期性因素
C.该地区曾经发生过强烈的地壳运动
D.该地区的地质构造为:①处是背斜,②处是向斜,③处是地堑
小题2:若图中4号地层为含油层,则开采石油的最佳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3:若图中的沙丘为流动沙丘,那么主导风向为
A.从②吹向①
B.从④吹向沙丘
C.从②③吹向沙丘
D.不能确定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小题3: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质作用。
小题1:A项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分布地区在水的长期作用下,发生溶蚀而形成。而图示
沙丘的分布表示该地区气候干旱,水少,故A项错误。
小题2:根据“背斜储油,向斜储水”的原理判断,而③处由于4号地层已经出露地表,
且两边有断层,故不利于石油的保存,故选①处。
小题3:沙丘的坡度:迎风坡较缓,故判断风向为①→②→③;故选C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