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01 06:49:15
1、多选题 下列地理现象,按其内在联系正确的连线是
[? ]
A、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明亮——大气的反射作用
B、早春和深秋多云的夜晚不会有霜冻——大气的散射作用
C、城市上空的雾天较郊区多——空气中尘埃较多
D、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大气的散射作用
参考答案:C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图反映单位体积空气所能容纳的最大水汽量与气温的关系。 
1、根据上图,气温在10℃时,1m3空气所能容纳的最大水汽量为10g,若要使最大水汽量上升到40g,气温应达到
[? ]
A、15℃
B、25℃
C、30℃
D、35℃
2、一定体积空气中含有的水汽量与同温度下这些空气所能容纳的最大水汽量的比值称为相对湿度。测得一封闭实验箱内的温度为30℃,相对湿度是50%,如果要使实验箱内的相对湿度降低到37.5%,箱内温度应调节为
[? ]
A、35℃
B、25℃
C、15℃
D、5℃
3、通过上述实验可以推知,相对湿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气温,其一般规律是:①气温高,相对湿度小、②气温低,相对湿度小、③清晨相对湿度最大、④午后相对湿度最大
[? ]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参考答案:1、D
2、A
3、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多选题 关于热力环流叙述,正确的是
A.海陆风是由海陆间的热力环流形成的
B.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一种复杂的形式
C.同一水平气压差异是形成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
D.无论水平方向,还是垂直方向,空气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
参考答案:A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热力环流。海陆风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而形成,A正确;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运动形式,B错误;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是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即水平气压梯度力,C正确。高压指向低压,只是空气水平运动的方向,垂直方向不符合,D错误。
点评:知识性试题,简单题。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近地面大气最主要、最直接的热量来源是 (?)
A.大气辐射
B.地面辐射
C.太阳辐射
D.地热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由于近地面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有限,而对地面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故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掌握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的差异,以及大气对地面辐射和太阳辐射吸收作用的差异,知识性试题。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35.(9分)实验题:请根据大气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设计一个能验证热力环流的小实验.
(1)实验器材(2分):
(2)实验过程(2分):
(3)观察到的现象(2分):
(4)结论(2分):
(5)请列举出两个大气热力环流的实例(1分)。
参考答案:方案一:
(1)实验器材:(2分)
水,水槽(或金属面盆,或类似的能加热的容器),红墨水(或类似的染料等),铁架,酒精灯(或小电炉等热源)
(2)实验步骤:(2分)
①先在水槽中放入一定量的水(水深20—30cm),将其置于铁架上。?
②轻轻地在水槽中间滴入数滴红墨水(注意不要使水扰动)。
③将酒精灯置于水槽中央加热(火不要太大,因水温太高,对流太强烈,效果反
而不好)。
(3)观察到的现象:(2分)
红色的水从水槽中央缓缓各升起,到水槽边缓慢下沉。
(4)结论:
中间水受热,密度变小而上升,并向四周运动;周围水温较低,密度相对较大而下沉。形成热力环流。
(5)山谷风;海陆风;季风;城市热力环流等(1分)。
方案二:
(1)实验器材:(2分)稻草或木材等;火种
(2)实验过程:(2分)选择一晴朗无风的天气(白天夜晚即可),在安全开阔的场地点燃一堆火。
(3)观察到的现象:(2分)观察到火苗从中间向上升起,草木灰也跟随火苗上升,在四周有草木灰纷纷落下。
(4)结论:(2分)火堆中间温度最高,密度最小,气流上升,火苗和草木灰随之而上升,四周气温较低,密度大,空气下沉,在重力和下沉气流的影响下,草木灰也跟着降下来。
本题解析:开放性试题最能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热力环流是学习大气运动的基础,本题意在通过学生实验,使他们能加深对这一知识的理解,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