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01 06:48:54
1、单选题 该图示意某地理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图层。读图完成问题。
1.叠加丙与丁图层可以研究2.为了得出丙图,需要叠加的图层有
A.客货流量
B.地形特征
C.河流分布
D.商店布局
E.甲与乙
F.甲与丁
G.乙与丁
H.甲、乙、丁
参考答案:1. D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公路和居住区相结合即可了解该地区的交通和人口分布状况,而商店的布局应符合交通最优或市场最优原则。
2.影响公路分布的主要因素包括:地形、河流和居民点,故选D项。
考点: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点评:地理信息技术应用这块内容的试题较少,本题是一组较能考查学生能力的试题,知识与能力相结合,难度适中。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 考古材料证明,玉米最早是在美洲培育出的。哥伦布将这种“奇异的谷物”带回欧洲后,在全世界得到迅速传播,成为世界三大谷物之一。
材料二:
? 赫鲁晓夫从美国种植玉米的成功看到了提高粮食产量和给畜牧业提供大量饲料的前景,于是大力推广种植玉米。他不顾苏联气候条件的具体特点和已形成的农作物播种格局,要求在全苏各地区普遍种植玉米。在伴有行政命令式的要求之下,玉米的播种面积迅速扩大,1953年为580万公顷,1962年增至3710 万公顷。许多原来种植传统粮食作物小麦和黑麦的耕地也种上了玉米。这些被“排挤”的农作物比玉米更适合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玉米在很多地方因生长条件欠佳和管理不善,产量并不理想,作为饲料的青玉米营养价值也没有预期的那样高。
材料三:下图为苏联中亚某地(46°N,62°E)的气候资料。
? 
(1)该地属于_____________气候,对种植玉米不利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适宜发展的农业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赫鲁晓夫大力推广种植玉米给苏联农业带来的不良后果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温带大陆性;降水少;畜牧业
(2)后果:玉米种植挤占了耕地,导致其他粮食作物减产;玉米产量和质量都未达到预期目标;破坏生态环境。原因:没有考虑不同地区自然条件的差异;用行政命令干预农业生产;农业生产管理不善。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综合题 下图是“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示意图”,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商品粮基地的名称是:A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
(2)A地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B地种植面积较大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C流域的大型灌区多种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是___________,该地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2)春小麦;玉米;水稻
(3)三江平原(A);土壤肥沃,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多,耕地面积广大且集中连片,生产规模大,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地区专业化较高,粮食总产量位居全国前列,人均粮食占有最高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以下不属于长江三角洲农业生产特点的是
A.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
B.河湖面积广,水产业发达
C.经济作物有油菜、棉花
D.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农业生产的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应分布在我国的一年一熟的是寒温带和中温带,长三角为亚热带,水热条件充足,作物熟制一年两熟到三熟。故选D。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较小,解答本题需注意“不属于”这三个字,否则容易误选。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东北地区对农业不利的主要气象灾害,不包括
[? ]
A、低温冻害
B、春旱
C、台风
D、秋涝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