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01 06:48:28
1、单选题 下列地理现象与太阳活动密切相关的是
A.酸雨的形成
B.“磁暴”现象的产生
C.臭氧层空洞的出现
D.杨尘、沙暴天气的出现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酸雨的形成是人类向大气中排放酸性气体造成的;臭氧层空洞的出现,是人类向大气中排放氟氯烃造成的;杨尘、沙暴天气的出现是大风及人类活动所引起的,与太阳活动无关;而“磁暴”现象的产生是太阳活动对地球磁场的干扰造成的。故选B。
考点:太阳活动
点评:本题考查太阳活动产生的影响,试题难度较小,解题关键是识记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来自欧洲的天文学家宣称,他们在距离地球20.5光年以外的太空发现了一颗与地球颇为相似的行星,并认为这颗行星可能适合孕育生命。据此回答题:
小题1:该行星适合孕育生命的条件应该主要包括
①温度适宜 ②有液态水 ③无大气 ④宇宙环境安全、稳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小题2:地球上的大气层适于生物的呼吸,大气层的存在主要取决于
A.日照条件稳定
B.日地距离适中
C.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D.有原始海洋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地球上生命存在的自身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较厚的大气层和液态水”;地球的宇宙环境:由于大小行星各行其道,故地球形成了较安全的宇宙环境和稳定的光照条件。故③项错误。
小题2:由于日地距离适中,影响了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地球上的液态水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导致了地球内部水汽的释放;地球是适宜的大气是由于地球的质量体积适中,故引力适中,形成了较厚的大气层。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地球上生命存在条件的原因分析,调用课本相关内容,注意因果关系。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及近日点、远日点地球的位置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下列关于二分二至日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是秋分
B.乙是夏至
C.丙是春分
D.丁是夏至
【小题2】当地球由甲到丙的运动过程中,关于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昼渐长,夜渐短
B.昼渐短,夜渐长
C.先是昼渐长,夜渐短;然后昼渐短,夜渐长
D.先是昼渐短,夜渐长;然后昼渐长,夜渐短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甲为春分,乙为夏至,丙为秋分,丁为冬至,结合选项B正确。
【小题2】甲到丙即春分到秋分,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北移向北回归线,再向南移到赤道;北半球昼长先变长,夜变短,然后昼变短,夜变长,故C正确。
考点:二分二至图判读;昼夜长短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若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完成23-24题:
【小题1】甲地的时间为:( )
A.3时
B.9时
C.12时
D.15时
【小题2】北京时间为:( )
A.6日8时
B.7日8时
C.6日20时
D.7日20时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某地等高线图(等高距:100米),回答问题。
1.图中河流的流向是2.X点与Y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自东北向西南
B.自西北向东南
C.自西南向东北
D.自东南向西北
E.190m
F.385m
G.550m
H.632m
参考答案:1. D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分析。
1.河流流向与等高线的凸向相反,根据图示的指向标定位可知图中河流流向为由东南向西北。选D。
2.根据图示河流的分布,判断b的等高线值高于400,又因为等高距为100米,故b为500米等高线,故Y海拔(500,600);a的等高线值为200米,故X海拔(200,300),故计算XY的相对高度(200,400)。综合对比可知14选B。
点评:从近几年高考题考查内容看,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是常考热点,在文综卷和单科卷中都占有较多的分值。试题往往由等值线的数值特征切入,并要求描述图中各自然、人文等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而分析其恰当性和原因。从能力考查上看,识图能力是根本,也是知识迁移的基础。本题组难度不是很大,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河流流向与等高线的凸向关系,根据图示的指向标进行定位。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