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01 06:47:26
1、单选题 该图示意某地的沉积岩层与火成岩体(岩浆岩)的相互关系。回答问题。
小题1:各岩层、岩体的生成时代按由老至新的顺序依次是(?)
A.火成岩1、沉积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3
B.沉积岩3、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2、沉积岩1
C.沉积岩3、火成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1
D.沉积岩3、沉积岩2、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1
小题2:喷出地表的火成岩为喷出岩,没有喷出地表的火成岩为侵入岩,图中(?)
A.火成岩1为喷出岩、火成岩2为侵入岩
B.火成岩1、火成岩2都为喷出岩
C.火成岩1为侵入岩、火成岩2为喷出岩
D.火成岩1、火成岩2都为侵入岩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沉积岩3和沉积岩2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且火成岩侵入其中,所以沉积岩3和沉积岩2是最早的。且沉积岩3在沉积岩2的底部所以沉积岩3早于沉积岩2;火成岩2有一部分侵入火成岩1,所以火成岩1早于火成岩2;沉积岩1在火成岩的上部所以沉积岩1最晚。
小题2:结合上题分析,据图可知火成岩1是侵入岩火成岩2是喷出岩。
点评:本题以各类岩石的被破坏关系考查地质作用,解题的关键是注意分析岩层之间的破坏与被破坏关系,符合高考难度。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图完成小题
小题1:该图所示的山岭是由于
A.背斜形成
B.向斜形成
C.火山喷发形成
D.断层形成
小题2:下列山地中,成因和图所示不同的是
A.庐山
B.喜马拉雅山
C.华山
D.泰山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地质构造分为:皱褶(背斜、向斜)和断层。皱褶形成的地形一般为: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倒置的地形:背斜顶部受到张力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岭。断层上升岩块成山岭或高地(华山、庐山、泰山),下降岩块(地堑)成谷地或低地(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图中是因为断层岩层上升导致。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小题2:因为断层形成的块状山地有庐山、黄山、华山等。喜马拉雅山是世界著名的皱褶山系。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风化可以分为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两大类,其中生物在物理和化学风化中起到主要作用。读图,完成下题。
【小题1】关于岩石风化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②到①生物的物理风化作用逐步减弱
B.从②到③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减弱
C.从③到④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加强
D.从④到①物理风化作用逐渐减弱
【小题2】地表风化壳厚度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湿度增加,物理风化减弱,化学风化增强;温度升高,物理风化增强,化学风化增强;图中从②到①气候由湿变干,生物变得稀少,生物的物理风化作用逐步增强,A错;从②到③气候由热变冷,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减弱,B正确;从③到④,气候由湿变干,物理风化作用逐渐加强,C错;从④到①,气候由冷变热,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减弱,D错。选B正确。
【小题2】气候越湿,温带越高的地方,生物量越多,地表的风化壳越厚;②地湿热,风化壳最厚。选B正确。
考点:主要考查气候与外力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关于内、外力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
B.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C.今天我们看到的各种地表形态都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D.内力作用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所绘的是有着“海下兵马俑”之称的海下石林。一组组多边形的岩柱排列整齐,仿佛严阵以待的军列。岩柱垂直于冷切面和地面,岩柱的高度等于熔岩流的厚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小题。
小题1:与该岩石形成有关的是? ( )。
A.地壳运动
B.岩浆活动
C.变质作用
D.流水侵蚀
小题2:该岩石属于? ( )。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岩柱垂直于冷切面和地面”“岩柱的高度等于熔岩流的厚度”及图中岩石的形状特征即可判断出,该类岩石是由岩浆活动形成的。
小题2:结合上题分析可以判断该岩石为岩浆岩,而从图中各箭头的指向可以判断a和c分别表示沉积岩和变质岩,b表示岩浆岩,d表示岩浆。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