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01 06:36:54
1、单选题 下列岩石中不属于变质岩的是 ( )
A.石灰岩
B.大理岩
C.板岩
D.片麻岩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岩石的类型。石灰岩属于沉积岩。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a处可能为变质岩 ②此季节,b地区温和湿润 ③c处山地成因为背斜成山 ④若d地植被遭到破坏,河流三角洲会减缓向海洋延伸的速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小题2】d地年均降水量比同类自然带其他分布区偏多,其原因是( )
A.沿岸暖流增温、增湿作用
B.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更加强烈
C.位于中央山脉的背风坡
D.自海洋盛行西风,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a岩层下方为花岗岩,因此a岩层可能为变质岩。图示范围内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林,因此纬度高于30度,故图中30度纬度为南纬。当地位于南纬30度到40度之间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此时海上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明同纬度海洋气温高于陆地,说明此时为冬季。因此,此季节b地区气候温暖湿润。c 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因长期受外力侵蚀形成山岭。d 处植被遭受破坏会引起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加,河口三角洲淤积加速。故12正确,34错误。A正确。
【小题2】图示区域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受来自海上的西风影响,降水多。d处位于西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故D正确。
考点:变质岩的形成、地质构造、等温线弯曲、地中海气候。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为沙尘暴的形成与消亡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的植被覆盖率比乙地高
B.乙地风速小于丙地
C.乙地的海拔高于丙地
D.甲地气压高于乙地
小题2:关于甲乙丙三地的地质作用与形成的地貌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流水侵蚀,易形成沟谷
B.乙地风力搬运,易形成戈壁
C.丙地风力沉积,易形成沙丘
D.三地风力侵蚀,均易形成风蚀蘑菇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由沙尘暴的形成与消亡过程示意图,不能判断甲地和乙地的植被覆盖率高低,乙地和丙地的海拔差异,故答案A、C不可选,沙尘在乙地最高,降落到丙地,说明乙地风速大于丙地,所以答案C错误,沙尘由甲地流向乙地,说明风由甲地吹向乙地,所以甲地气压高于乙地,故答案选D。
小题2:甲地为沙尘起源地,推测该地气候干旱,降水少,外力作用应该是以风力侵蚀作用为主,易形成戈壁,而流水侵蚀较弱,不易形成沟谷,故答案A错误,乙地风力搬运,但不是风沙起源地,不易形成戈壁,故答案B错误,丙地沙尘沉积,为风力沉积区,易形成沙丘,故答案D错误,答案应选C。
本题难度:一般
4、填空题 河流在入海口附近,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前方,形成?。
参考答案:河口?三角洲
本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外力作用主要通过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改变地表形态。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积成岩。沙丘是风力沉积作用地貌。风力侵蚀常形成风蚀洼地,风湿蘑菇,风蚀城堡等。河流在入海口附近,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的地表形态的成因是
A.地壳上升运动
B.流水的侵蚀、切割
C.风力沉积作用
D.流水的沉积作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是流水侵蚀作用的结果。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