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试题巩固(2020年最新版)(四)

时间:2020-08-01 06:36:1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8分)
材料一:东北亚局部图

材料二:中国2005年至2007年综合能源平衡表(单位:万吨标准煤)

年份
2005
2006
2007
可供消费的能源总量
223213
244101
261111
能源消费总量
224682
246270
265583
平衡差额
-1469
-2169
-4472
材料三:表1:珠江、淮河流域有关数据对比表?※为2005年数据

(1)、读材料一,丁所处的地形区是__________________,
该地区农业地域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请评价该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8分)
(2)、读材料一,俄罗斯工业逐渐向东发展,日本工业则由太平洋沿岸向国土南北两端扩散,影响两国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珠江三角洲地区在改革开放初期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则是______________(6分)
(3)、读材料一,A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与之同纬度的大陆西岸的气候特征为__________,自然带类型是__________。A、B两地冬季降水量比较多的是?地。(4分)
(4)、读材料二,我国国内能源供应?(大于或小于)需求。今后,我国将采取哪些措施来缓解这个矛盾? (6分)
(5)、据材料三,淮河流域面积约为珠江流域的3/5,而径流总量却不足珠江的1/5,其主要原因是?。(2分) 根据表中信息,淮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率远高于珠江流域的主要原因是?。(2分)



2、单选题  谚语、对联和诗歌形象地反映了各地的地理特征。
小题1: “黄河北,阴山南,八百里河套米粮川,渠道交错密入网,阡陌纵横似江南。”这是河套平原的真实写照。河套平原成为米粮川的主要原因是………………………(?)
A.引黄灌溉
B.土地肥沃
C.降水丰富
D.光照充足
小题2:上联“万里长城山海关,龙头为首”,下联“独门绝技少林寺,天下无双”反映的人文景观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分别是……………………………………………………(?)
A.四川、福建
B.河北、河南
C.北京、河南
D.山西、安徽



3、单选题  下图是某国沿海地区的一水利工程示意图。该工程自1960年开始,历时13年建成。回答下题。
修建该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 ]
A.解决南部城市和农业用水问题
B.加强南北地区的交通联系
C.缓解北部农业用水紧张的压力
D.开发南部地区的旅游资源



4、综合题  (15分)我国西气东输主干管道走向示意图,回答问题。

(1)西气东输管道线路,在新疆甘肃走向中,尽量避开了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对管道选线有重要影响。(2分)
(2)下列因素中属于西气东输管道线路走向所考虑的经济因素是_______。(1分)
A、地形类形 B、城市分布? C、气候条件? D、河流状况
(3)西气东输主干管道西起轮南油气田,它位于图A所表示的___________自治区,东到B___________市。(2分)
(4)C处的____________盆地、D处的____________盆地、E处的____________盆地与陕甘宁等地的天然气田为西气东输提供了充足的气源。(3分)
(5)图中西气东输线路穿越的省区中,涉及中部经济地带的(1分)?(?)
A、宁、陕、晋? B、陕、晋、豫?
C、晋、豫、皖? D、豫、皖、苏
(6)西气东输主线从起点到终点依次穿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带。(4分)
(7)关于西气东输对我国经济和环境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单选题  近年来,台湾省已成为大陆游客的旅游热点地区。读图完成问题。

小题1:游客出发前观察图1,判断图示地区的河流流向特点是(?)
A.多数从西流向东
B.多数从南流向北
C.从中部流向四周
D.从四周流向中部
小题2:游客从M走到N,其所经地区地势起伏与图2所示剖面线对应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首页 上页 3 4 5 下页 尾页 4/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