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01 06:35:53
1、综合题 对比埃及与德国地理简图后,回答问题。(19分)
(1)图中字母A、C分别是两国著名的运河,试分别描述这两条运河的地理意义。(2分)
(2)图中B河流域历史文化悠久,其所属文化圈及典型文化景观分别是?试分析该河下
游谷地和三角洲地区成为文化源地的自然原因。(6分)
(3)简述图中D区域成为德国最重要工业区的区位条件。(3分)
(4)比较图中两国城市分布的异同点及原因。(4分)
(5)图中a、b、c、d四海域的海水盐度的高低排序是?简述盐度最高海域盐度高的主要成
因。(4分)
参考答案:
(1)A(运河是苏伊士运河):亚非两洲的分界线;沟通地中海和红海,是印度洋沿岸、太平洋西岸国家和大西洋东岸国家通航的捷径(1分)(答出1点即可);B运河(基尔运河): 波罗的海各国通往北海和大西洋的捷径(1分)
(2)伊斯兰文化圈;清真寺(2分);地形平坦,水源较充足(2分);尼罗河历史上定期泛滥,为两岸提供灌溉水源和肥沃淤泥,促进农业的发展等(2分)
(3)优越的地理位置;当地煤炭等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捷等(答出3点即可)(3分)
(4)相同点:两国城市大都分布在河流沿岸(1分);埃及城市分布集中,主要在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1分);德国城市分布较分散(1分) (3分)
(5)bacd(1分) 地处回归线附近,纬度较低,蒸发量大(2分);受副热带高压带下沉气流影响,降水少(2分);海区较封闭,四周陆地河流入海径流少(2分)(答出2点即可)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1)A运河位于埃及,应该位于苏伊士运河,该运河沟通红海和地中海,连接印度洋和大西洋,是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C运河位于的股,应该为基尔运河,该运河是波罗的海通往北海和大西洋的捷径。
(2)图中B河为尼罗河,埃及信奉伊斯兰教,故该和流域为伊斯兰文化,其蛀牙文化景观为清真寺。河流下游地区,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尼罗河历史上定期泛滥,大量泥沙淤积,为两岸提供水源和肥沃淤积,利于农业发展。
(3)D工业区位德国鲁尔区,其发展有利条件:地理位置优越,煤炭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
(4)读图可知,两国大城市都分布在河流沿岸地区;不同是埃及城市集中分布在尼罗河三角洲和河谷地区,而德国城市分布比较分散。
(5)图中b位于红海,海水盐度最高;d位于波罗的海,海水盐度最低;全球海水盐度从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故a海域大于c海域。图中b海域海水盐度最高,该海域位于回归线附近,纬度低,海水蒸发量大;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蒸发旺盛,海域封闭,淡水注入少。
考点:该题考查世界主要城市。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松花江流域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

[? ]
[? ]
[? ]
参考答案:(1)C
(2)A
(3)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相同状态下,最有利于地表水下渗的条件是(? )
A、降水强度大,植被稀少
B、降水强度大,植被丰富
C、降水强度小,植被稀少
D、降水强度小,植被丰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降水转化为地表径流少,必然转化为地下水多。有利于地表水?下渗的条件有:①气象条件:降水强度小,降水历时长;②地形条件:?地面平坦、坡度小;③土壤条件:土质疏松,土壤孔隙大且多;④地表?植被条件:地面植被覆盖率高,草木茂盛。故D 为正确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城市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题。
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A a 增加 B. b 增加 C. c 减少 D. d 减少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城镇建设中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增加了地表水的下渗,从而导致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同时也使城市的蒸发量增加。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2000~2007年开都河(新疆的大河之一)径流变化图”,完成以下问题。
【小题1】开都河最主要的补给类型是( )
A.冰川
B.雨水
C.地下水
D.湖泊水
【小题2】开都河下游地区自然带最可能是( )
A.温带森林带
B.温带森林、草原带
C.高山草甸带
D.温带荒漠带
【小题3】开都河下游地区的外力作用最主要是( )
A.流水作用
B.冰川作用
C.风力作用
D.波浪作用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该河流位于新疆,深居内陆,降水稀少,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均较大,且夏秋季节流量最大,因此其最主要的补给类型是冰川。
【小题2】干旱地区发源于高山,受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随着沿途用水量增多和下渗、蒸发等的作用,其下游一般在沙漠中消失,因此下游地区自然带最可能是温带荒漠带。
【小题3】从上题分析可知,河流下游为温带荒漠带,降水少,风力强盛,因此主要的外力作用为风力作用。
考点:水体补给关系、自然带、外力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