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人口与城市》在线测试(2020年最新版)(十)

时间:2020-08-01 06:34:0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当时的学者汪士铎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3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据此回答问题。1.以上材料表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是:2.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我国必须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其主要意义在于:
A.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B.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
C.科技发展水平
D.蕴藏的资源数量
E.限制高消费现象的产生
F.规划农业生产的发展规模
G.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
H.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参考答案:1. D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材料反映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利用资源的能力大大提高,因此使环境人口容量增加。
2.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能根据我国国情,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人为调控人口的增长,从而使人口数量控制在环境人口容量内。
考点: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环境人口容量问题。解答本题需明确:(1)材料反映现在的人口容量比清朝时有显著提高,主要是由于社会的发展,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利用资源的范围和程度不断提高,故使环境人口容量扩大。(2)结合我国人口现状,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人口合理容量判断,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意义重大。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我国某平原地区人口密度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从热力环流的角度,判断乙处近地面最有可能的风向
A.该地建筑物高度有中心区向外围递增
B.甲处可能为现代化农业区
C.东北—西南一线人口密度较大
D.丙处可能为卫星城
E.西南风
F.西北风
G.东北风
H.东南风


参考答案:1. C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等值线弯曲部位——“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和等值线局部闭合——“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等规律可以知道:人口密度向外围减少,说明建筑物高度也是向外围递减的;?甲处人口在等密度线处出现峰值说明这地方人口比周围密集,有可能出现卫星城;而丙处正好与甲处相反,人口密度突然出现减少,有可能是农业区,根据图中的指向标,在该地东北—西南方向上等值线向低处凸,说明这个方向上人口密度较大。
2.从题目及图中信息可以判断,该地为一个平原城市,根据题干提示“从热力环流角度”,只能从城市热岛效应这个方面去考虑乙处的风向,由城市热岛效应而产生的城市风在城市中心辐合上升,近地面又由郊区流向城市,形成一个城市热力环流,如图:所以选D。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读图回答。
1.图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数、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它们对应的数码代号分别是2.从图中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A.③④②①
B.②①④③
C.③①②④
D.①②③④
E.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在加快
F.201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不到一半
G.目前世界城市人口数量以发展中国家居多
H.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始终快于发达国家


参考答案:1. A
2. C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了当前城市化的特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大,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发展速度快,城市发展不合理。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普遍较高,所以①为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②为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目前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多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所以③为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量。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2.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阅读判断能力。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变化幅度变小,城市化速度变缓;发达国家和发展国家城市人口总数大约为35亿,世界总人口大约70亿,达到世界人口的一半;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量已经超过了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早起较快。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影响人口迁移既有社会经济因素,也有自然环境因素,并且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据此回答问题。1.影响早期逐水草而居的人口迁移方式的主要因素是2.下面关于人口迁移正确叙述的是3.近两年,阿富汗人口迁到邻国巴基斯坦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
B.水源
C.土壤
D.矿产资源
E.小浪底库区移民属自发性移民
F.出国留学不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G.目前英国人口迁移方向是从城市到农村
H.四川民工有组织地到深圳打工
I.自然环境因素
G.社会经济因素
政治因素
环境污染


参考答案:1. B
2. C
3. C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地形,土壤,气候,水源,矿产等。其中逐水草而居就是寻找有水源的地方生活,生产。选择B项。
2.本题考查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问题。出国留学是人口流动现象。黄河小浪底库区移民是政策移民,农民工人口流动是自发形成的。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逆城市化现象,人口从城市流向农村。符合的C项。
3.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从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环境因素,政治因素,环境因素等方面分析。阿富汗人口迁到邻国巴基斯坦是因为战争导致的移民,是战争难民,属于政治因素。选择C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面四幅人口变化曲线图中,横坐标表示时间。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若纵坐标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四图中表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变化趋势的是2.若纵坐标表示人口总量,目前人口控制较合理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E.甲
F.乙
G.丙
H.丁


参考答案:1. A
2. B


本题解析:1.若纵坐标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自然增长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70年代开始采取计划生育,自然增长率开始降低。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2.若纵坐标表示人口总量,人口数量控制较为合理的是缓慢上升的地区。图乙为缓慢上升区域。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困难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