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答题模板《水的运动》高频试题巩固(2020年最新版)(三)

时间:2020-08-01 06:33:2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据青海省最新环境减灾卫星资料监测结果显示,我国可可西里地区的湖泊水域面积持续增大,已达到有记录以来的历史最高值。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可可西里湖泊面积呈现持续扩大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增加
B.气候变暖
C.人类活动减少
D.地表蒸发减弱
小题2:可可西里地区一年中最佳考察时间为
A.3-4月
B.7-8月
C.9-10月
D.12-1月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可可西里位于青藏高原地区,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湖泊面积扩大,只能是气候变暖,气温升高,冰雪融水量大,A错、B对。随着西部地区的开发,旅游活动的增加,人类活动会不断增加,C错。气候变暖,温度升高,地表蒸发增强,D错。
小题2:可可西里位于青藏高原,气候条件恶劣,12-1月是冬季,气候寒冷,不适宜考察活动时行,D错。3-4月份季节性积雪融化,滑坡、泥石流灾害多,A错。7-8月份是夏季,气温最高,高山冰雪、冰川融化,地质灾害多,B错。9-10月份,气温开始下降,冰川融水减少,没有季节性积雪融水,地质灾害最少,考察活动最安全,C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图中表示南半球寒流的是(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图中A、C气温由南向北递减是北半球,D有水温高的地方流向水温低的地方是暖流,只有B是南半球的寒流。
考点:洋流性质的判读。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下图中甲、乙两图为我国两地河川夏季(6~8月)平均径流量占年平均径流总量百分比图,根据图示资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比较甲、乙两图,我国河川夏季(6~8月)平均径流量占年平均径流总量百分比较大的是哪个图示地区?形成的原因是什么?(3分)
(2)黄河上游龙羊峡至青铜峡918千米长的河段,可建设25座大中型梯级水电站,试分析上游大力开发水电的原因(5分)
(3)我国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一带,为两年生作物。它们在秋季播种育苗,次年5月收获。长江流域大部分商品菜籽含油率39-40%,产油率居各地区首位。试从社会经济因素分析长江流域成为我国油菜最主要分布地区的原因。(5分)
(4)简要说明黄河下游河段近年来凌汛明显好转的原因。(3分)


参考答案:
(1)较大的是甲图所在的华北地区。(1分)原因是: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受夏季风的影响雨带来得晚、退得早,雨季短,降水集中。(2分)(或华北的季风气候更具有大陆性,降水更集中在夏季;长江流域7-8月份受副高压脊控制,降水较少。)
(2)上游有多条支流注入,水量大;(1分)位于我国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过渡区,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1分)有适合建坝的峡谷地形;(1分)该地区铜、镍等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有色金属冶炼为高耗能工业,水电需求量大。(1分)人口城市分布稀疏,淹没损失小,搬迁人口少(1分)
(3)种植历史悠久,种植技术先进(1分);品质好,产油率高,经济效益高(1分);周边经济发达,市场广阔(1分);劳动力丰富而廉价,种植、加工成本低(1分);油菜生长为越冬作物,与水稻、棉花等争地矛盾小,适合与人多地少的区域种植(1分)。
(4)自然原因: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期变短。(1分)
人为原因:(生产生活耗水导致)黄河上中游来水减少;(1分)水利工程的调控及防凌破冰技术的提高。(1分)


本题解析:
(1)甲图中我国河川平均径流量占一半以上,甲图是我国华北地区,而乙图不到一半,乙图是长江流域,雨季时间长,但7月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降水少,形成伏旱天气,所以夏季(6~8月)平均径流量较大的是甲图。
(2)水电站建设应从水能资源蕴藏量、建坝地质条件、库区淹没区及水能资源需求量分析;水能蕴藏量:黄河上游有多条支流注入,水量较大,位于一、二即阶梯过渡带,地势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建坝地质条件:河流多流经峡谷地段,适宜建坝;能源需求:该地区铜、镍等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有色金属冶炼为高耗能工业,水电需求量大;人口城市分布稀疏,淹没损失小,搬迁人口少。
(3)联系影响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因素分析,从农业基础、市场、劳动力等方面分析;
农业基础;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人口多,周边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劳动力丰富而廉价,种植、加工成本低;油菜生长为越冬作物,与水稻、棉花等争地矛盾小,适合与人多地少的区域种植。
(4)凌汛明显好转的原因从自然和人为分析;凌汛是秋末春初冰坝堵塞河流引起的凌汛。自然原因,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期变短,冰层薄,形成冰坝小;人为原因,人类活动影响使河流水量减小,由于生产生活用水量大,使黄河上游来水量减小。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为水利研究部门实验室模拟同一降水过程中径流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四条曲线: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依次对应的序号分别是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②、④、①、③
D.①、③、④、②
小题2:防治城市暴雨时发生内涝的最有效措施是?
A.保护城市原有湿地
B.提高地面透水能力
C.扩大城区绿地面积
D.完善城市排水系统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
小题1:根据水循环的相关知识,地下径流受降水的影响小,径流最稳定,④为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水库具有调节径流作用,河流的流量变的平稳,③为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城市化使得地表硬底化,下渗作用小,径流短时间集中河流中,洪峰高,①为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①为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选C。
小题2:内涝形成的原因除了降水量大等自然条件,主要的是由于城市化导致,城市化地表硬底化,下渗作用少,所以必须人口强化下渗作用,即完善城市排水系统。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长江全年补给水源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读图判断长江补给水源 (    )
A.a是雨水补给,b是地下水补给
B.a是地下水补给,c是冰雪融水补给
C.a是雨水补给,b是冰雪融水补给
D.a是冰雪融水补给,c是地下水补给
【小题2】图中显示冬季b项很少,其原因是(    )
A.雨季结束,降水较少
B.气温较低,冰雪不会融化
C.地下水位较低,无法补给河流
D.农业灌溉减少,下渗减少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长江流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所以图中补给量最大的a是雨水补给,b在冬季时补给量为0,说明水量与气温有关,应是冰雪融水补给。图中c的水量全年稳定,变化很小,应是地下水补给,所以C对。
【小题2】.图中显示冬季b项很少,主要是因素冬季气温较低,冰雪不会融化,B对。冬季降水少,地下水位较低,不是冰雪融化少的原因,A、C错。农业灌溉减少不影响冰雪融化,D错。
考点:陆地各种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及形成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