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01 06:31:23
1、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东南丘陵地区某平直河段的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该河流的流向及滩田M处种植一季的农作物最有可能是? (? )
A.自东北向西南、甜菜
B.自东向西、油菜
C.自西向东、棉花
D.自东南向西北、甘蔗
小题2:下图中能正确反映枯水期该河段河水与两岸地下水关系的是(图中实线为等高线,虚线为潜水面等高线,直线实线为河流)?(?)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因北半球平直河段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河水右偏,右岸侵蚀,左岸沉积,而图中的南岸为左岸,所以河流应自东向西,又因东南丘陵地区生产油菜。故选B。
小题2:河流的枯水期,地下水应补给河水,潜水水位高于河水,对比四幅图,B和D图河流自西向东流,不符合该河流,图C中等潜水位线低值弯曲,属于河流的洪水期,而A图中的等潜水位线向高值弯曲,所以河流的枯水期。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示意某流域径流过程的不同环节,读图回答小题。
小题1:图中甲、乙、丙三个环节分别是( )
A.下渗、坡面流、壤中流
B.壤中流、下渗、坡面流
C.坡面流、下渗、壤中流
D.坡面流、壤中流、下渗
小题2:当降水量相同时,下列因素对径流过程的不同环节影响符合实际的是( )
A.地表起伏大,坡面水流慢
B.植被覆盖密,截留雨水多
C.岩体破碎多,地下径流小
D.降水强度大,坡面下渗多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图中显示甲和河道降水是地表径流的来源,而地表径流包括河道径流和坡面径流,则甲是坡面径流;丙是地下径流的组成部分,而地下径流包括地下河的径流和土壤中的径流,故丙为壤中流;乙是地下径流的来源,必然是地表水的下渗环节。
小题2: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则植被覆盖率高,截留的雨水较多,故B项正确。地表起伏大、坡面水流快,降水强度大不利于坡面水的下渗,故A、D项错误;岩体破碎,利用地表水下渗,从而地下径流大,故C项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读下列两幅图(箭头均表示洋流),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长实线箭头表示( )
A.墨西哥湾暖流
B.千岛寒流
C.加利福尼亚寒流
D.日本暖流
【小题2】图M、图N分别表示( )
A.M——7月;N——1月
B.M——1月;N——7月
C.M——4月;N——10月
D.M——10月;N——4月
【小题3】关于T岛东西两岸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M——差异明显——东岸受暖流影响,西岸受寒流影响
B.N——差异明显——东岸受暖流影响,西岸受寒流影响
C.M——差异不明显——东岸受寒流影响,西岸受暖流影响
D.N——差异不明显——东岸受寒流影响,西岸受暖流影响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从图中经纬度位置和海陆轮廓看,该洋流位于台湾附近,长实线箭头表示日本暖流。答案选D。
【小题2】图M中虚线洋流自南向北流,与夏季的偏南风有关,图N中虚线洋流自北向南流,与冬季的偏北风有关,因此,M代表7月;N代表1月。答案选A。
【小题3】从M图中,东岸受暖流影响,西岸也受暖流影响,因此气候差异不明显。从N图中看,东岸受暖流影响,西岸受寒流影响,气候差异较明显。答案选B。
考点:该题考查洋流的分布规律。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目前,中国地下水开采总量已占总供水量的18%,北京、河北等地地下水开采总量占总供水量的50%以上。
小题1:北京、河北等地地下水使用量偏高的自然原因有
A.地处半干旱区
B.河流流量小,流程短
C.地表水污染严重
D.降水集中,雨季短
小题2:下列人类活动中,最有利于地下径流得到稳定补给的是
①山区封山育林?②坡度较小的丘陵修筑梯田?
③农田采用滴灌技术?④加固河流堤防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我国华北地区春旱严重,,地表河流密度小,雨季短,集中于夏季,因此为满足众多人口、工农业发展需求,大量开采地下水。
小题2:要使地下径流得到稳定补给,需要增加地表水下渗,措施有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小坡度以降低地表水流速,增加下渗等措施。农田采用滴灌技术只是解决盐碱化问题的措施之一,加固河流堤防是为了防止水患。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我国某校“环球探险社团”在暑期进行了网上模拟探险活动,下图表示探险区域和探险路线,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1分)
(1)纬度接近的A 、B两地,B地自然带为 ,A为 ,A区域自然带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由B向E方向的自然带分异规律是 (4分)
(2)探险社团经过F(沿海)时,当地的气候特征为 ,成因是 。(2分)
(3)坐船航行途径D海域时,此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有 。(双选)(2分)
A. 轮船顺风顺水 B. 轮船逆风逆水
C. 白昼越来越长 D. 太阳从东偏北方向升起
(4)下图中最有可能在E地拍摄的照片是 ,该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C景观的形成原因是 (3分)
参考答案:
(1)热带雨林带(1分) 热带草原带(1分) 地形 (1分) 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1分
(2)炎热干燥 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2分)
(3)BD(2分)(全对得分)
(4)a(1分) 风力侵蚀作用(1分) 土质疏松,降水集中,植被破坏1分
本题解析:
(1)按分布来看,A、B都位于赤道附近,但自然带却不同,A为热带草原带、B为热带雨林带,A处未形成热带雨林反而形成热带草原带是非地带性的体现,是因为A位于东非高原,地势高造成的。
(2)F位于地中海沿岸,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高控制,炎热干燥。
(3)夏季,北印度洋海域在西南风的作用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船航行途径该海域时轮船逆风逆水;太阳从东北升起、西北落下。白昼长短变化无法判断。
(4)E地位于美国海岸山脉的背风坡,受大陆气团控制,气候比较干旱,以风力作用为主。符合的是a,a为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
考点:世界区域地理;地貌;气压带风带。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