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01 06:28:38
1、单选题 以下区域划分是按地理综合指标划分出来的是
A.干湿地区
B.自然区
C.高原区
D.热带雨林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区域。自然区是在一定范围内各自然地理成分(岩石、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和动物群落等)具有相对一致性的区域。涉及的指标包括岩石、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和动物群落等,是根据综合指标划分出来的区域。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第二十六届“中国水周”的宣传主題是“节约保护水资源,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华北地区是我国水资源短缺严重的地区之一。回答:华北地区的水资源(? )
A.总量短缺,但是时空分布均匀
B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和冰川融水
C.短缺由于水污染严重造成
D供需矛盾最突出的季节在春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华北地区水资源问题短缺,时空分布也不均匀,季节变化大,主要分布在夏季,特别是七、八两月,A错。华北地区位于东部季风区,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没有高大山脉上有永久的冰川,所以没有冰川融水,B错。华北地区的水资源短缺主要是资源型缺水,降水少,人口多,用水量大造成,C错。春季,华北地区气温回升,作物生长,特别是小麦返青需水量大,而此时雨带还未到达,降水少,蒸发旺盛,造成供需矛盾突出,D对。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回答题:
小题1:根据雨带在I、III地区的时间,可以推论,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A.4~5月
B.6~7月
C.7~8月
D.9~10月
小题2:如果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至I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
南旱北涝 ? B.南北皆旱 C.南涝北旱 ? D.南北皆涝
小题3:当雨带位于I地区时,武汉可能的天气是(?)
A.伏旱天气
B.梅雨天气
C.春旱天气
D.沙尘暴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我国的降水基本是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与来自亚洲高压的冷干气流交遇形成的锋面雨,受二者实力强弱的影响,推动着锋面雨带南北移动,移动的一般规律是,每年的4――5月在华南一带,6月中下旬――7月初向北跳跃到长江中下游一带,7中下旬――8月向北推进到东北、华北一带,9月南撤到西南地区到华南一带,10月锋面雨带离开大陆。故由此可以推断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应该是6~7月,故选B。
小题2:锋面雨带推移的速度往往取决于太平洋上副热带高压与北方的冷空气的实力对比及太平洋上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如果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至华北一带,说明当年的太平洋上副热带高压实力较弱,北方的冷空气的实力较强,在我国的东部地区将可能出现南涝北旱。故选C
小题3:正常年份,若锋面雨带位于I地区――华北时,则长江中下游地区都在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之下,出伏高温少雨的晴朗的伏旱天气。故选A
点评:本组题一定要求考生熟悉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的成因及其规律、影响因素与对应的气象灾害,试题属于一般性的中档性的题目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该图是我国局部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
小题1:有关图示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地区位于我国东北
B.图中所示铁路有利于加强山西省的煤炭外运
C.黄骅港将发展成我国大型的石油输出港
D.该地区丰富的水资源有利于能源基地的建设
小题2:图示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不合理开发某种自然资源所致,这种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方式是(? )。
A.矿物燃料的大量燃烧
B.不合理的灌溉
C.过度开采地下水
D.过度樵采和滥垦乱牧
参考答案:小题1:B
小题1:C
本题解析:(1)该图所示地区位于我国的华北,图中铁路(神木—黄骅港)有利于加强山西的煤炭外运能力,将使黄骅港将发展成我国大型的煤炭输出港,山西丰富的煤炭有利于该省能源基地建设。
(2)图示区域出现地面沉降,是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所致。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据西汉《史记》记载,当时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据此材料,结合有关地理知识完成1—2题:
小题1:这一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耕作业发展缓慢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①交通落后?②水系稠密?③地势低平?④土质黏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小题2:这一时期,长江中下游处于区域发展的哪个阶段
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
C.成熟阶段
D.后期阶段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