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环境保护》考点强化练习(2020年练习版)(九)

时间:2020-08-01 06:21:1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全球变暖可能导致
A.冬季0℃等温线向北移动
B.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频度
C.沿海低地面积扩大
D.我国东北只能种植春小麦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10分)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2011年世界主要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布图:

材料2:2010年世界主要国家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布图:

(1)2011年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和2010年世界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均居世界前五位的国家有哪些国家?(2分)
(2)近几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为什么居世界前列?今后我国应采取哪些措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8分)


参考答案:(10分)
(1)美国、俄罗斯(2分)
(2)原因:经济发展快、矿物性能源占比重大、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占比重小、能源利用率低等 (答出两点,即得满分4分)
措施: 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利用率、政府加大监管力度等。(答出两点,即得满分4分)


本题解析:
(1)据图分析:2011年世界主要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布图中排在前五的国家有:中国、美国、俄罗斯、印度。2010年世界主要国家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布排在前五的有: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韩国、俄罗斯。所以2011年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和2010年世界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均居世界前五位的国家有美国、俄罗斯。
(2)近几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前列的原因是:经济发展快、矿物性能源占比重大、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占比重小、能源利用率低等。今后我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措施: 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利用率、政府加大监管力度等。
点评:我国二氧化碳的总排放量大,但人均排放量小。
可持续发展基本内涵的具体内容。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
地位
?
内容
?
经济可持续发展
?
条件
?
必要性
只有通过经济增长才能提高当代人的福利水平,增强国家实力,增加社会财富。
?
含义
不仅重视经济增长的数量,更要追求质量的改善和效益的提高
?
措施
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生成方式,积极倡导清洁生产和适度消费,以减少对环境的压力。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既污染空气又污染水源的工业有
A.钢铁厂和发电厂
B.化工厂和炼油厂
C.水泥厂和酿造厂
D.造纸厂和印染厂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工业污染。钢铁厂和发电厂生产有严重的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水泥厂和酿造厂生产有严重的大气污染;造纸厂和印染厂生产有严重的水污染。故选B项。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防治酸雨最根本的途径是
A.禁止燃烧矿物燃料
B.严格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
C.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D.研究煤炭中硫氧化物的开发利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环境问题。酸雨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大量排放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故根本措施为减少人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


本题难度:困难



5、填空题  图12为“1996—2006年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及总量亿吨标准煤原煤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变化图”,读图回答23~24题。

小题1:从图示来看
A.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接近的时期是2000年前后
B.图示时期我国能源消费始终大于能源生产
C.2000年后,经济发展快,进口的能源数量增加
D.原煤生产占生生产量的比重上升。但总数量减少
小题2:针对图中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的变化越势,应采取的对策
A.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B.减少石油战略储备,降低对外外依赖性
C.加强国际合怍
D.减少煤炭的开采数量


参考答案:
小题1:BC
小题2:AC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1996—2006年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及总量亿吨标准煤原煤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变化图”分析判断:图示时期我国能源消费始终大于能源生产;2000年后,经济发展快,进口的能源数量增加。所以本题选择BC选项。
小题2:我国能源生产量小于能源消耗量,所以我国需要向国际市场进口能源,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的比重较高,所以应调整能源的消费结构。所以针对图中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的变化越势,应采取的对策有: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国际合怍。所以本题选择AC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