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01 06:10:30
1、单选题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综合国力研究组”的研究评估结果表明,美国的综合国力居世界第一,以下依次是日本、法国、英国、德国、俄罗斯、中国。在经济领域,中国处于第六位,分值略高于俄罗斯,但是不到美国的三分之一。在科教领域,中国的分值只有美国的七分之一,法、英、德的五分之一,不到俄罗斯的二分之一。在军事领域,中国的分值相当于美国的九分之一,俄罗斯的三分之一,英、法的二分之一,与日、德大致接近。在资源方面,俄罗斯第一中国第二、美国第三。据此回答问题。
1.从分值看,中国与各国相比最弱的两个领域是
①经济?②科教?③军事?④资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据你分析,日本的综合国力虽然高于中国,但在下列哪些方面不如中国
①基本实体?②农业生产规模?③科技水平?④外交政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为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①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②与法、德、俄结盟,对抗美国
③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减少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④重视环境保护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1.B
2.A
3.D
本题解析: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的总体力量,其大小主要表现在基本实体、经济力量、军事力量、内政外交、科学技术五个方面,在复习这部分内容时,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一些时事和案例进一步理解综合国力竞争的原因和现状。第1问可以从材料中找出答案;第2问日本综合国力虽然高于中国,但基本实体(包括国土面积、地理位置、资源状况、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等)、农业生产规模小于中国;第3问为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我国应该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视农业和农村问题,坚持改革开放,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实行计划生育,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发展科技和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结盟,不称霸,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壮大世界和平与安定的力量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根据下表资料,回答小题。
表:我国四省(区) 人口及部分自然资源统计数据(2006年)
| 省(区) |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 耕地面积(万公顷) | 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 | 木材总蓄积量(亿立方米) |
| ① | 34.3 | 532.5 | 1865.8 | 15.8 |
| ② | 53.5 | 1539.1 | 727.9 | 15.0 |
| ③ | 51.9 | 542.4 | 404.4 | 0.4 |
| ④ | 31.1 | 361.0 | 184.6 | 2.0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差异。根据表格资料:四省中①的水资源总量最分布;②耕地面积最大;且两省的木材总蓄积量较大,可能山区面积较大;③与④相比,城市化水平较高;水资源总量较大;而④城市化水平低,水资源、耕地面积都最少,故可能位于西北地区。
结合分析推出:①为四川省;②为黑龙江省;③为江苏省;④为甘肃省。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小题2:A项因为省区的总面积未知,故无法判断;错误;B项乡村人口比重与城镇人口比重共为100%,故正确。C项由于省区面积未知,故无法判断;错误;D项水资源总量以河流水量来衡量,与年降水量不一定一致,还和蒸发量等因素有关。错误。
小题3:①表示四川,种植业主要集中在东部成都平原;错误;②表示黑龙江,东部有三江平原,是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之一,正确;③一年三熟是长江以南地区的农业耕作制度;错误。④甘肃省北部地区的灌溉用水主要是高山冰川融水;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地理区域特征与差异,重视区域的比较研究,突破在于抓住表格中关键信息,即各省区对应的人口及资源最明显的特征。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田晓同学在他的《我的家乡》作文中写道:“四月的早晨,广阔低平的田野一望无尽,船儿在密如蛛网的河流中穿梭,微风徐来。田里绿油油的稻秧,迎风起舞。田边的采桑姑娘欢歌笑语,池中的鱼儿不时跃出水面,塘边上蔗苗茁壮,果树花香,一派春意盎然之景。”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田晓的家乡位于(?)
A.黄淮海平原
B.东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渭河平原
小题2: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黄土塬又称黄土平台。塬是我国西北地区群众对顶面平坦宽阔,周边为沟谷切割的黄土堆积高地的俗称。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塬的顶面平坦宽阔,其主要自然原因
A.风化、风蚀
B.流水侵蚀
C.流水沉积
D.风力沉积
小题2:为合理利用土地,保持水土,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①甲地打坝淤地②乙处整修梯田?
③丙处修建水库④丁处平整土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1:A
本题解析:
(1)黄土塬是由于风力堆积而成,顶面平坦开阔,是因为风力的风化和侵蚀。正确答案选A。
(2)图中甲为沟、丙为黄土塬、乙和丁为缓坡和陡坡。为了防止水土流失,沟谷应打坝淤地、修建水库;乙处为缓坡,可以发展梯田。正确答案选A。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12分)
材料一:2012年10月16日,我国“西气东输”三线工程正式开工。图16中阴影部分表示三线工程所经过的省区。
材料二:图17为“我国部分省区某外力侵蚀作用影响范围统计图”。
(1)图1中甲、乙所在地形区的名称分别是?、?,试分析产生甲、乙两地气候特征差异的原因?。(4分)
(2)图2示意的外力作用是?作用,三线工程经过的省区中受此外力作用影响最大的是?,该外力作用强盛的季节是?季。(3分)
(3)图1中甲地蕴含丰富的天然气和?等非可再生能源,此类能源主要分布于三大类岩石中的________岩中。甲地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是?,其丰富的原因是?。(5分)
参考答案:
(1)塔里木盆地(1分)?珠江三角洲(1分)?甲处纬度较高,深居内陆(1分);乙处位于东南沿海,深受夏季风影响(1分)。
(2)风力侵蚀(1分)?新疆(1分)?冬春(1分)
(3)石油或煤炭(1分)?沉积岩(1分)?太阳能(1分)?终年降水稀少,天气晴朗(1分);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1分)。
本题解析:
(1)甲为塔里木盆地,乙为珠江三角洲。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原因:甲处纬度较高,深居内陆;乙处位于东南沿海,深受夏季风影响。
(2)图示省份位于我国的西北内陆,气候干旱,以风力作用为主;几个省份中,冬春季节,新疆受风力作用最为明显。
(3)塔里木盆地有丰富的天然气和石油、煤炭等非可再生能源,主要分布于三大类岩石中的沉积岩中。甲位于西北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天气晴朗,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太阳能资源(可再生资源)丰富。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西气东输”三线工程正式开工和“我国部分省区某外力侵蚀作用影响范围统计图”为材料考查了学生对西气东输、西北内陆的作用力、塔里木盆地的资源及成因等知识的掌握情况。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