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01 06:09:06
1、综合题 哥伦布第二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比第一次少用17天,试从洋流(写出名称)对航海影响的角度分析原因。
参考答案:
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是逆着北大西洋暖流和墨西哥湾暖流而去的,第二次是顺加那利寒流和北赤道暖流而去的。
本题解析:
哥伦布第一次到美洲是逆流而上的,故所用的时间长,第二次是顺流而去,故所用的时间短。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图为“世界局部海域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题。
小题1:有关中低纬海域洋流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部为寒流
B.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西部为暖流
C.呈反气旋型流动,大陆西岸为寒流
D.呈气旋型流动,大陆东岸为暖流
小题2:日本暖流
A.活跃了海陆间的水循环
B.减缓了海轮北上的航速
C.有利于北海渔场的形成
D.缩小了海洋污染的范围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示的全球大洋环流分布,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是顺时针流向,南半球中低纬度环流呈逆时针流向,跟反气旋流向相同,称为反气旋型。大陆东岸洋流均是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是寒流。
小题2:日本暖流增强了海水的蒸发,增加了沿岸的降水,活跃了海陆间的水循环。由于流向自南向北,故加快了海轮北上的航速,利于日本北海道渔场的形成,会导致海洋污染的范围扩大。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的全球大洋环流分布,并结合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2006年1月22日,我国“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经过300 天、43230海里的环球航行后顺利返回青岛。这次环球大洋科考,我国科学家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5个区域进行深海探测,采集样品,对周边生态现象等进行综合研究。下图为这次考察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小题1:有关图中①~④所在国家或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联系地中海和大西洋重要通道
B.②所在大洲是人口增长最快的洲
C.③所在地区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D.④附近有世界著名大渔场
(2)小题2:2005年12月,考察船从②启航回国,其中从②~③海区航行时:
A.一直顺水航行
B.以逆水航行为主
C.顺水航行里程长于逆水航行里程
D.先逆水后顺水
参考答案:
(1)小题1:B
(2)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①为巴拿马运河,联系的是太平洋和大西洋;②为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③所在地区为印度半岛,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④为东南亚,附近没有世界著名大渔场。
小题2:12月北半球为冬季,北印度洋海区风向为东北季风,船自西向东航行,以逆水航行为主。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中低纬度海水等温线图(虚线表示洋流),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①是暖流,位于北半球
B.②是暖流,位于北半球
C.①②均向北流动
D.①位于大陆东岸,②位于大陆西岸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图示的等温线分布,左图中越往北气温越低,故判断图示位于北半球;而右图中越往北气温越高,故判断图示表示南半球;洋流的流向与等温线的凸向一致,故判断①处为北半球的暖流流经,②处为南半球的寒流流经,故B向错误。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掌握南北半球气温分布的差异和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弯曲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并能结合南北半球的高低纬度分布判断寒暖流性质。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某海区表层海水等温线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海区所在半球和洋流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北半球、暖流
B、北半球、寒流
C、南半球、暖流
D、南半球、寒流
2、关于该洋流对沿岸气候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增温、增湿
B、增温、减湿
C、降温、增湿
D、降温、减湿
参考答案:1、D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