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01 06:03:59
1、单选题 读图1,完成1一3题。
小题1:图示反映出区域的主要特征
A.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
B.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C.区域之问相互联系
D.区域具有明显的界线
小题2:图中关于甲、乙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甲城市空问结构比乙城市复杂
B.甲区域城市呈岛状
C.甲区域第一产业发展水平大于乙区域
D.乙区域第三产业比重大于甲区域
小题3:图中区域发展水平差异的原因可能是
A.两区域的地理环境差异
B.两区域的地理环境相同
C.两区域的人种分布差异
D.两区域的领导人差异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由图中可知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输出资金、技术和产品,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输出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两个区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小题2:乙区域经济发达,城市结构复杂,城市呈岛状,第三产业比重大于甲区域。
小题3:区域发展水平受地理环境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2010年冬至2011年春,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偏少,山东、河南等省发生几十年不遇的严重旱灾,分析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中国各地降水季节分配表(占年总量的百分比)。
| 地区 | 春雨 | 夏雨 | 秋雨 | 冬雨 |
| 华南地区 | 11 | 43 | 39 | 7 |
| 华北平原 | 9.8 | 73 | 13 | 4.2 |
| 长江中下游地区 | 22 | 45 | 18 | 15 |
| 西北干旱区 | 32 | 29 | 10 | 29 |

参考答案:(1)东南多西北少(1分);夏秋多冬春少(1分);年际变化大(1分)。(共3分)
(2)A地主要为春旱(1分)。原因: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造成蒸发量大且雨带尚未到达、易形成春旱(1分)。 B地主要为伏旱(7、8月份) (1分)。原因:该地在7、8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气温高,易形成伏旱(1分)。(共4分)
(3)措施: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发展节水农业和技术;防治水污染,加强水资源循环利用;加强宣传教育,树立节约用水的观念。(答对其中任三点得3分;其他答案有理可酌情给分,共3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气候和资料分析运用能力。第(1)题,根据夏季风对我国影响的时空特点和规律可归纳出水资源分布的时空特点。第(2)题,A为黄淮海平原地区,这里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易形成春旱。B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江南丘陵地区,因7、8月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易形成伏旱。第(3)题,应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方面采取措施来减少干旱灾害对我国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主要是依据(?)
A.地貌和气候
B.水文和植被
C.植被和土壤
D.气候和土壤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地貌和气候的差异,导致水文、植被、土壤等也具有差异性,从而形成不同的自然环境。故地貌和气候成为划分三大自然区的依据。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与长江三角洲地区比较,松嫩平原发展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是
[? ]
A.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江三角洲
B.耕地较为分散,且人均耕地面积小
C.地广人稀,农业劳动力不足
D.纬度较高,春小麦等作物无法生长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的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参考答案:正确
本题解析:农业地域即是在农业生产条件、生产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方面具有共同特征的一定规模的农业区域。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农业地域的基本含义即可判断。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