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01 05:57:23
1、单选题 如图是甲、乙两地各月温度差和降水差(甲地各月气温减去乙地各月气温,甲地各月降水减去乙地各月降水)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题。
【小题1】下列各图能正确表示甲、乙两地气候类型的是( )
A.①~甲、②~乙
B.③~甲、④~乙
C.③~甲、①~乙
D.④~甲、②~乙
【小题2】形成甲、乙两地气候的主要因素中,相似的是( )
A.大气环流
B.纬度
C.地面状况
D.暖流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
甲地各月气温减去乙地各月气温,甲地各月降水减去乙地各月降水结合右图看判断出甲是③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乙是①是温带季风气候。形成甲、乙两地气候的主要因素中,相似的是都是季风环流(属于大气环流)。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为东南亚某半岛气温(虚线,单位:℃)、降水(实线,单位:毫米)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关于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地气温年较差相同
B.甲地降水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
C.甲地一年气温7月最高1月最低
D.乙地降水季节变化小年际变化小
【小题2】与同纬度半岛东西两岸相比,丙地气温特点及其影响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A.气温低,洋流因素
B.气温低,地形因素
C.气温高,海陆因素
D.气温高,天气因素
【小题3】关于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半岛地区是重要的稻米出口区
B.该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快
C.由于地处亚欧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多地震
D.夏秋季节多台风且带来洪涝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可知,甲地是热带季风气候,乙地是热带雨林气候,乙地气温所较差小于甲地,A错。甲地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B错。甲地一年是气温最高出现在雨季到来前的5月,C错。乙地是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小,D正确。
【小题2】丙地海拔高,气温较半岛东西两岸气温低,B正确。
【小题3】受地形影响,半岛地区不适合大面积种种植水稻,A错。该地劳动力丰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快,B正确。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多地震,C错。赤道附近地区地转偏向力较小,台风影响少,D错。
考点:该题考查东南亚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是由于( )
A.大气热容量大,不易降温
B.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作用
C.大气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
D.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补偿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源泉;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大气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白天,主要指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晚上,主要指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白天,由于存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就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也就降低了地面的最高气温;晚上,由于存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虽然地面辐射把热量散发出去,但是,绝大多数都被大气所吸收,并且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返还给地面,对地面起一个保温的作用,从而就提高了夜间地面的最低气温;综上所述,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少了气温的日较差。故选D。
考点:大气的热力作用。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下图是部分地区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一(4)问题。(28分)
(1)不同气候带下形成不同的自然带,图中反映了自然带的地域分异具有 和 两种规律。(4分)
(2)甲、丙两地都在近海地区,但降水状况差异显著。试从大气运动、地形、洋流作简要分析。(12分)
(3)简要分析丁地形成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6分)
(4)乙所在的地理位置与珠江三角洲大体相当,但两者形成的农业地域类型各不相同,乙地农业地域类型为 ,珠江三角洲农业地域类型为 。产生这种差异的自然因素是(双选): (6分)
A.珠江三角洲平原开阔,河网密布,土地肥沃
B.乙地受大分水岭阻挡,降水较少
C.珠江三角洲人口稠密,耕作历史悠久
D.乙地地广人稀,可进行自流灌溉
参考答案:
(1)从赤道到两极(纬度地带分异)(1分)、从沿海到内陆(经度地带分异)(1分)。
(2)甲地:常年盛行东南信风,处于大分水蛉的迎风坡,终年受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全年多雨;(3分)丙地:常年盛行西风,处于安第斯山的背风坡,沿岸有寒流影响,全年少雨(3分)
(3)气候温和,草质优良;(2分)地广人稀,地租低廉;(2分)临近港口,交通便利。(2分)
(4)混合农业,季风水田农业(2分);AB
本题解析:
(1)图中自然带的分布,南北方向的差异体现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东西方向的差异体现了经度地带分异规律。
(2)图中甲地位于大陆东岸,来自东澳大利亚暖流上空的东南信风带来大量水汽,受地形抬升,降水丰富。丙地同是位于大陆东岸,但处于西风带内,且位于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少。
(3)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当地社会经济因素促进了当地大牧场放牧业的发展。自然条件包括:气候温和湿润,草质优良。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地广人稀,地租低廉;临近港口,交通便利。
(4)乙地为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区,珠江三角洲为水稻种植业。两地气候干湿程度差异大。AB正确。
考点:地域分异规律、非地带性现象及成因、农业地域类型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