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01 05:56:22
1、单选题 能平衡大气成分,一旦遭到破坏将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森林类型是
A.热带雨林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热带季雨林
D.亚寒带针叶林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热带雨林面积大,生长快,对于温室气体的吸收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不相符的是
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B.河流不发育,多外流河
C.流水作用微弱,风力作用显著
D.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由于西北地区,深居内陆,离海远,故气候干旱,降水少,则河流水少,多为内流河。故B项错误。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下图是106.5?E的地形剖面及相关气候资料图,据图判断问题。
1.图中山地②年降水量最多处位于2.图中①地的气温年较差约为3.一月,④地气温高于①地的原因除纬度因素外,主要是因为④地4.下列不属于②山地理意义的是
A.山顶2900米处
B.南坡海拔2200米处
C.南坡海拔2500米处
D.北坡海拔2100米处
E.10℃
F.20℃
G.30℃
H.40℃
I.海拔较低
G.受夏季风影响较大
森林覆盖率高
受冬季风影响较小
我国亚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我国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
我国农耕区和牧区的分界线
我国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参考答案:1. B
2. C
3. D
4. C
本题解析:1.据图,②山年降水量最多为1300mm左右,对应南坡海拔约2200米处。
2.对比①地七月与一月平均气温即可得其气温年较差。
3.受山地②的阻挡,④地受冬季风影响较小,气温偏高。
4.我国农耕区和牧区的分界线是400mm等年降水量线。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某小组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按一定方向选取12个地区,分类绘成甲图乙图。
1.甲、乙两图正确地反映了地理环境变化的是2.我国某地水热状况与④、D地区相似,则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为
A.甲图反映由两极向赤道的积温变化
B.乙图反映由沿海向内陆的降水量变化
C.甲图反映由背风坡向迎风坡的积温变化
D.乙图反映由平原向高原的降水量变化
E.热带种植园
F.地中海型农业
G.绿洲农业
H.旱作农业
参考答案:1. A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甲图可看出由F到A年积温一直增多,所以甲图反映由两极向赤道的积温变化,A对;背风坡向迎风坡的积温变化应该是先降低再升高,故C错;乙图得出由①到⑥年降水先减后增,B项沿海到内陆的降水应该是递减的,D项平原到高原的降水不确定,故B、D错。
2.④降水在300-600毫米,D年积温在3000-5000,符合两者地区在中国北方地区,故则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为旱作农业。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地理、农业区位与农业地域类型。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山地中垂直自然带最丰富的是
A.富士山
B.乞立马扎罗山
C.勃朗峰
D.泰山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的山,垂直自然带越丰富。乞立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纬度低,海拔高。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