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01 05:49:03
1、单选题 该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图中内、外力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A.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断裂
B.断裂、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
C.岩浆喷出、褶皱、沉积、岩浆侵入、断裂
D.褶皱、岩浆侵入、岩浆喷出、沉积、断裂
小题2:图中①、②、③、④所示地质或地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可能为花岗岩
B.②可能为流水侵蚀
C.③可能为侵蚀作用
D.④可能含有石油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注意利用地质构造之间的破坏关系判断先后顺序。由图示信息判断,褶皱被喷出岩破坏;喷出岩被侵入岩破坏;侵入岩又被断层破坏,由此可确定先后关系。
小题2:图中山峰是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故①应属于喷出岩,A错误;洞穴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B正确;岩层断裂形成断层面,C错误;岩石弯曲是受水平挤压形成的,且图示④位于向斜,“背斜储油”;D错误。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能从图示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构造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下列景观图(图1和图2),回答第问题。
1.图1景观2.土楼的建筑方式是出于族群安全而采取的一种自卫式的居住样式。举族迁移的客家人不远千里来到他乡,选择一种既有利于家族团聚,又能防御战争的建筑方式便被采纳下来,大家共存共荣,共亡共辱。图2福建永定土楼反映出的中国传统地域文化的特点是
A.形成受海水侵蚀的影响
B.表现出石灰岩沉积特点
C.反映热带自然景观特征
D.在冬季观赏的效果最佳
E.外向
F.张扬
G.内敛
H.开放
参考答案:1. A
2. C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地貌的形成原因。海南省著名旅游景观“南天一柱”是海水的侵蚀地貌。选择A项。
2.根据土楼的建筑风格可知,选择一种既有利于家族团聚,又能防御战争的建筑。属于一种内敛的特点。选择C项。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下图景观名为“佛掌沙丘”,位于雅鲁藏布江北岸的山麓地带。每当枯水期时,其附近河流中常有河沙出露,经强风年复一年地吹送,逐渐在河岸上形成了这一巨大、突兀的沙丘。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形成“佛掌沙丘”景观的主要外力过程是:( )
A.流水侵蚀一流水搬运一流水沉积
B.风化侵蚀一风力搬运一流水沉积
C.流水沉积一风力搬运一风力沉积
D.海陆变迁一流水搬运一风力沉积
【小题2】该景观位于:( )
A.喜马拉雅山的南麓
B.东南季风的迎风坡
C.印度洋水汽通道上
D.河流转向西流的拐弯处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雅鲁藏布江从上游把大量泥沙带至北岸的山麓地带,泥沙不断沉积下来(流水沉积),随着河流枯水期的到来,水位下降,沉积的泥沙显露出水面,经强风年复一年地吹送(风力搬运),逐渐在河岸上形成了这一巨大、突兀的沙丘(风力沉积)。所以本题C正确。
【小题2】据图可知:该景观位于喜马拉雅山的北麓;西南季风的被风坡,东南季风影响不到这里;河流转向西流的拐弯处,河流只有东西岸,则该地貌不会出现在雅鲁藏布江北岸的山麓地带,所以本题C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处,属背斜的是?、向斜的是?。
(2)从地形上看,乙处是?,形成原因是 。
(3)地震多发地带是图中? 。
(4)图中四个部位有可能是良好的储油构造的是 ,储水构造是 。
不宜建地下隧道的是 、?。
参考答案:
(1)乙;丁?
(2)谷地;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易产生裂缝,受外力风化侵蚀作用形成谷地。
(3)丙
(4)乙;丁;丁;丙
本题解析:
(1)乙处岩层向上隆起,形成背斜。丁处岩层向下凹陷,形成向斜。丙处为断层处。甲处位于背斜的边缘。
(2)从地形上看,乙处向下凹陷,形成谷地,乙处的地质构造为背斜,该谷地地形的形成原因是背斜顶部受到张力作用,易被侵蚀而形成谷地。
(3)断层所分布的地带往往是地壳不稳定的部位,所以丙处地震多发。
(4)背斜乙处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向斜丁处是很好的储水构造。地下隧道不宜建在断层处和向斜部位。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属于良好储油构造的是( )
A.地垒
B.断层
C.向斜
D.背斜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背斜为储油气构造,向斜为储水构造。D正确。
考点: 地质构造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