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01 05:24:43
1、综合题 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2005年《美国洛杉矶时报》发表题为《全球化分化成三个集团》的文章,世界正缓慢地但持续地向三个分开的经济和货币区发展:美元区、欧元区、日元、人民币区。
材料二:据统计,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300家落户中国。在新世纪,中国已加入WTO,这些有经济“巨无霸”之称的跨国公司,铆足了劲,进一步调整对华投资战略,试图站稳脚跟,谋求长远发展。
(1)写出材料一反映的三大区内影响较大的区域经济集团的名称? _、?、?。
(2)区域经济集团一方面具有外向的? _性,另一方面具有内向的?性,加强区域内部经济联系,是我国走向?阶梯。
(3)跨国公司进军我国的利与弊:?。
(4)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出,在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的今天,各国或地区越来越?,这主要表现在: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
(1)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
(2)竞争?保护?经济全球化
(3)利:引进资本和技术,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我国经济同世界经济接轨;
弊:对我国的传统工业造成冲击
(4)相互渗透,相互依存
①在政府积极参与下,区域经济集团正加速形成。②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中国,实行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改革,积极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新的力量。③许多发展中国家转向自由市场经济,经济力量逐渐提高。④跨国公司正在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
本题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当今世界范围内影响较大的区域经济集团—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在区域经济和经济全球化中所起到的作用。
跨国公司进军我国将有利于我国引进资本和技术,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势必对我国的传统工业造成严重冲击。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11分)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佛山素有“南国陶都”之称,历史上,曾有“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1981年,中国从意大利引进的国内第一条年产30万平方米的彩釉砖自动生产线落户佛山,从而拉开了佛山陶瓷产业现代化的序幕。到2005年底,佛山的陶瓷生产企业达到380多家,形成了由建筑、卫浴、工艺和日用等多种类型陶瓷生产集群。2007年,佛山市政府投资26亿元,总规划面积1000亩,在南庄开工建设“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佛山市政府提出,2009年9月截止,节能减排不能达到指标的陶瓷企业,将实行全面关停。到2008年3月止,佛山的380多家陶瓷生产企业,绝大部分已迁往外地,仅剩几十家政府重点扶持进行清洁生产改造的大型陶瓷企业。
材料二 ?我国高岭土(陶瓷生产的主要原料)矿产资源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 ?2007年佛山陶瓷产业的能耗、排污量和成本分析表(表4)
(1)国内引进的第一条大型瓷砖自动化生产线选择在广东佛山落户,佛山相对于广东其它城市明显的陶瓷产业优势区位因素有?( 2分)
A.良好的产业基础
B.大量廉价劳动力
C.丰富的原料
D.广阔市场
E.发达的科技水平? F.优越的交通地理位置?G.政策优势?
(2)我国高岭土分布具有?特点。(2分)
(3)简述佛山陶瓷生产企业纷纷外迁的主要原因。(4分)
(4)分析佛山陶瓷产业的今后发展方向(3分)
参考答案:
(1)AG(选一个且对者得1分,选二个且对者得满分2分,其他情况不给分。)?
(2)南方多,北方少(1分);东部多,西部少(1分)。
(3)佛山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压力越来越大(1分);环保、劳动力(1分)、土地和运输(1分)成本上升; 政策环境变化(1分);过度集聚导致恶性竞争(1分)(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任四点得满分4分。)
(4)陶瓷产业的营销、管理、服务中心(1分)、产品研发设计中心、出口转销中心和信息和金融中心(1分),发展艺术、科技陶瓷(1分),发展陶瓷文化、旅游(1分),发展陶瓷产业总部经济或建立陶瓷产业总部基地(1分)(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任三点得满分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某地理学习小组为了深入理解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与成因,做了各种模拟演示。该图为某理想区域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1.在模拟演示中,当黄赤交角变为0°时,如果甲地气候类型在地球上无法再找到,则甲地所在的半球及气候类型分别是:2.研究表明,甲、乙两地虽然纬度相当,但气候特征差异很大,造成其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北半球,地中海气候
B.北半球,温带海洋性气候
C.南半球,地中海气候
D.南半球,温带海洋性气候
E.地形
F.下垫面
G.大气环流
H.人类活动
参考答案:1. A
2. 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分布。
1.结合图示,图中表明甲地位于40°纬线的南侧,假设:①甲地位于北半球,应为地中海气候,②甲地位于南半球,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如果黄赤交角变为0°时,气压带、风带将不再南北移动,那么消失的是地中海气候。故第①种假设成立。
2.甲、乙两地分别位于大陆的东西两岸,无论是在南北半球,甲地受到西风带或西风与副热带高气压的交替影响,而同纬度的大陆东岸,则受季风的影响。故造成两地气候特征差异大的主要因素是大气环流。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某地区略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地区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2.该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带来的生态问题是
①坡地开荒导致水蚀严重? ②过度开垦导致土地荒漠化
③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 ④农业结构调整导致酸雨增加3.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其最有利的自然区位条件是
A.气候
B.军事
C.地形
D.水源
E.①③
F.①④
G.②③
H.②④
I.光照
G.水源
地形
土壤
参考答案:1. D
2. C
3. 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地理。
1.结合该地区的经纬度位置判断,该地区为我国新疆,该地区位于干旱地区,故水资源是影响该地区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最主要区位因素。
2.该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加重,而不合理灌溉而导致了土地盐碱化加重。
3.该地区位于新疆干旱地区,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优势条件。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图完成题。
1.关于A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2.关于B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为热带季风气候
B.分布10°N~25°N之间的大陆东岸
C.其成因是受季风环流的影响
D.此气候类型各大洲均有分布
E.西欧沿海地区是最典型的分布区
F.是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
G.分布于30°N~40°N大陆的两岸
H.为热带草原气候
参考答案:1. C
2.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A图反映该气候类型最低月温在0°C以上,降水量集中于夏季,故判断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于25°--35°的大陆东岸,是由于受季风环流影响而形成,C正确;在各个大洲都有丰富的气候类型只有地中海气候。
2.根据B图的气温、降水量信息判断,最低月温在0°C以上,降水量终年分布均匀,故判断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典型 西欧,A正确;是由于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而形成的,主要分布于30°--40°的大陆西岸。
考点: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分布、形成原因等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利用气温、降水量资料判断气候类型的基本方法:以温定带,以水定性,即可分析,对于主要的气候类型的判断、成因、分布和气候特征等内容,学生应加强归纳和总结。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