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图》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20-03-17 07:30:3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读图,回答:

下剖面图较符合沿线段L的地形起伏是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局部地貌的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图中P等值线的数值为(    )
A.711米
B.712米
C.713米
D.714米
【小题2】图示局部地貌可能是(    )
A.风力侵蚀地貌
B.风力堆积地貌
C.流水侵蚀地貌
D.流水堆积地貌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由图可知,此图的等高距为1米,P所在的等高线为虚线,而其它等高线为实线,说明p处地形被挡住,故p地等高线处在712米和上面一条实线之间,故为713米。
【小题2】由其等高线可知,该处为风蚀蘑菇,为风力侵蚀地貌。
考点:该题考查等值线判读和地貌类型。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徐霞客是世界上最早考察研究喀斯特地貌的人,他把喀斯特地区的山称为“石山”,而把非喀斯特地区的山称为“土山”。读图 “我国广西某地等高线图”,回答下题。

小题1:图中下列数字表示的地理事物,属于徐霞客描述的“石山”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游客在此地能欣赏到的景观是
A.怪石林立,突兀峥嵘
B.秋山如醉,冬山如玉
C.千峰万仞,峰峦叠嶂
D.泉水淙淙,悬河飞瀑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资料中的石山指喀斯特地貌中的孤独峰,等高线应是闭合的,山体彼此不相连,图中的①是山峰,不是资料中的石山,②是山间的盆地,③是资料中的石山,④是河流沿岸的平原;选C正确。
小题2:图示地区的东部是喀斯特地貌,游客在此地能欣赏到的景观峰丛、石林等景观,选A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龙眼是典型的亚热带果树,气温高低直接决定其生长发育的适宜程度,因此可以用温度适宜度表示龙眼生长发育的风险状况。龙眼的温度适宜度随气温升高而增长,到达某一适宜值后,适宜度随气温升高迅速下降。读我国南方某些地区龙眼温度风险分区及各月龙眼温度适宜度变化图,完成题。
1.图中龙眼风险温度分区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是2.Ⅲ地区成为龙眼温度高风险区的原因可能是
①春季气温偏高?②夏季气温偏低?③秋季气温偏低?④冬季气温偏高
A.以水分为基础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以热量为基础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以地表性质为基础的地域分异规律
E.①②
F.②③
G.①④
H.③④


参考答案:1. B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直接根据图示判断:龙眼风险温度分区呈现出南北方向的差异,这体现了以热量为基础的地域分异规律。
2.比较图示的龙眼主要分布地区,海南岛纬度较低,故气温偏高导致风险偏高。
考点:本题考查等值线的综合分析和我国的区域地理。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解题的关键是能抓住图示的分布区差异的一般特征,并结合自然环境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并能比较分析我国的区域气候差异的主要表现。认真读图寻找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13分)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写出图中各数字所表示的地形部位:
①?;②?;③?;④?。
图中陡崖顶部绝对高度(单位:米)的范围是(?)?
A.40≤H<120? B.200≤H<240?C.80≤H<60? D.160≤H<240
图中两山顶之间的距离约为?米。
为保护环境,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图中F、G两处相比,优先退耕还林的是?处。
若要在A、B、C、D四地中选择宿营地选址,最为合理的是?地;若要在E、F、G三地中选择修建疗养院,最为合理的是?地。
G、H、I三地中,可能观看到B地的是?地,B地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是?。
人们计划从E地到A地修建一条公路,设计有甲、乙两条线路,最为合理的是?线路,理由是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