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区域可持续发展》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九)

时间:2020-03-17 07:26:2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随着东北三省粮食产量近年来不断提高,东北“粮仓”作为我国粮食市场“稳压器”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读下面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4一4
(l)A区域是世界范围内纬度最高的水稻种植区,该地区适宜水稻种植的主要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2)B区域是玉米的集中产区,被称为中国的“玉米带”。如果借鉴美国“玉米带”的经验,该地区今后应制定怎样的发展策略(多选)
A.扩大生产规模
B.提高机械化水平
C.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D.改良品种
(3)C区域曾有“北大荒”之称,建国以后该地区大量开垦荒地,提高粮食生产水平,成为“北大仓”。但现在“北大仓”却不再开垦荒地,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1)夏季高温多雨,日照时间长,土壤肥沃
(2)ABCD
(3)三江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是重要的湿地资源,对于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题解析:东北地区发展水稻生产有独特优势:尽管纬度较高,但夏季高温多雨,且日照时间长,可以满足单季稻的生长需求。美国商品谷物生产的主要优点是大规模、机械化、专业化程度高。东北地区纬度高、蒸发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有大量沼泽分布,沼泽是重要的湿地资源,有重要的生态环境效益。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表现在(  )
A.郊区城市化
B.城市人口比重逐步降低
C.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
D.涌现出大量卫星城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理解工业化推动城市化的意义即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程度提高,城市化水平提高、城市规模扩大、出现卫星城和郊区城市化的现象。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 17分)根据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经政府大力扶植,重庆梁滩河流城(左图)养殖业从 20世纪 90 年代初兴起.成为该市重要的畜禽生产基地: 90 年代中后期以来.流城水质恶化.很快变成了一条散发着恶臭的“黑河”.其中养殖污染严重是导致梁滩河污染的主要原因.从 2009 年开始启动了全面的治理工程,其中.针对养殖污染严重问题,有学者提出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右图)。

(1)说出梁滩河流域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2 分)
(2)从社会经济方面简述梁滩河流域成为畜禽生产基地的优势。( 5分)
(3)说出该地区发展沼气的优势 ,并分析该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摸式的优点。( 10 分)


参考答案:
(1)以低山丘陵为主,(2分)地势北低南高。(2分) ?
(2)政府扶持;(1分)有嘉陵江流经,交通便利;(2分)四川盆地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2分)临近重庆市,市场广阔。(2分)(任答3点给6分)
(3)优势:地处亚热带,冬季气温较高,沼气池利用效率高;(2分)生物量大,有机废弃物多,原料丰富。(2分)
优点:①物质循环利用,低投入,高产出,经济效益好,有助于解决资源问题。②废物充分利用,环境效益好,有助于解决环境问题。③增加就业机会,社会效益好,有助于解决人口问题。④增加有机肥,有效保护了土地资源。⑤利用沼气作能源,减少了大气污染。(任答3点给6分)


本题解析:
(1)先分析图中的河流特征,然后注意描述地形地势特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描述:①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典型用语:以XX地形为主;②地势起伏状况、地形倾斜方向和走势、区域极值(地势最高值、最低值)。典型用语:XX方向高,XX方向低,山脉呈XX走向;③(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 ,空间排列方式,典型用语:东部为XX地形,西部为XX地形。
(2)影响农业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政策等方面。
(3)发展沼气,需要有充足的原料(农作物秸秆、杂草、人畜粪便),适宜的温度。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优点可以从废物充分利用,环境效益好;物质循环利用,低投入,高产出,经济效益好;增加就业机会,社会效益好等方面分析。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阅读以下图文资料,分析回答(10分)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下,充分利用自身的条件,从实际出发,大力引进外资,创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珠三角模式。
材料二: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实力的不断增加,其产业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
材料三:长三角扼据长江入海口,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两翼,区域内经济发达、人口城市密集,高校众多,是我国最大的都市圈。目前长三角地区以占全国1%的土地和6%的人口,创造了占18%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去年的财政收入中,长三角地区的贡献份额超过了四分之一。

(1)早期的珠三角模式中,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工业生产中主要完成的生产环节是加工,以产业为主;1990年后高新技术产业逐渐发展成为珠三角的主导产业。(2分)
(2)根据材料2,简述1980~2002年间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特点。(3分)
(3)珠三角和长三角在发展过程中都面临能源紧张的状况,怎样解决?(2分)
(4)有一位深圳网民在网上发表了一篇《谁抛弃了深圳》的文章,文中提到一些跨国公司将驻华总部从深圳迁往上海。请你分析其中的地理原因。(3分)


参考答案:
(1)(2分)劳动密集型
(2)(3分)第一产业比重逐渐降低,第二产业比重先增后降,第三产业比重逐渐增加。
(3)(2分)积极发展核电,建设了秦山、大亚湾核电站;加快“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建设。
(4)(3分)深圳的政策优势减弱或消失(此为必答,1分);上海经济腹地比深圳广;产业基础比深圳好;科技力量比深圳雄厚;大城市依托作用比深圳强。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珠三角的经济发展。
(1)改革开放初期,珠三角的发展主要是利用外资,引进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发展经济;(2)结合图表资料产业结构的变化分别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变化阐述;
(3)针对能源不足问题主要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分析。
(4)材料说明上海的发展条件优于深圳,故主要从影响经济发展的市场、交通、科技、政策、劳动力、经济基础等方面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于2004年10月25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主任温家宝主持会议并讲话。他强调,建设南水北调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工程前线省市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领导、密切配合、精心设计、精心施工、扎实推进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有关南水北调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2.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方案,需要逐级提升水位,这一做法的主要原因是3.南水北调是解决北方用水紧张的举措之一,选择正确答案
A.西线调水线路是从金沙江、岷江将水调到黄河
B.东线方案调水线路全部都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上
C.南水北调工程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华北地区缺水的矛盾
D.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将会优化我国的资源配置,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E.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用水量大
F.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海拔比华北平原高
G.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海拔比华北平原低
H.黄河是“地上河”
I.北调的原因是北方水资源缺乏但人口密集、工业耗水量大
G.中线方案是利用京杭运河、从太湖提水北送
中西线要穿越秦岭中段、跨过黄河到华北
三条路线中,东线的工程量最大


参考答案:1. D
2. C
3. A


本题解析:我国的水资源调配工程。
1.西线工程从雅砻江、金沙江和大渡河上调水到黄河上游,A错误。东线工程调水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B错误;南水北调能缓解北方地区的缺水状况,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C错误。
2.南水北调东线梯级提水的原因在于在黄河下游“地上河”的存在从而形成“北高南低”的地势特点,即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海拔比华北平原低。
3.南水北调在于解决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北方缺水的原因与降水量少、人口密集、工农业需水量大有关;东线利用京杭运河从扬州提水;三线相比,西线的工程量最大。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