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3-17 07:00:41
1、单选题 地球上温度适宜的主要原因是
A.日地距离适中
B.太阳光照条件稳定
C.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
D.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日地距离适中,地球形成适宜的温度。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下图 “世界洋流分布局部图”,回答题。
1.关于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2.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印度洋形成季风洋流
B.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洋流
C.大陆东岸为寒流
D.大洋西岸为寒流
E.洋流①对欧洲西部气候降温减湿作用明显
F.洋流②对南美洲西岸气候增温增湿明显
G.P处因寒暖流交汇形成世界性大渔场
H.美国东岸海域污染物不会影响欧洲西岸
参考答案:1. B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结合全球洋流分布模式图判断,南半球中低纬形成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呈逆时针,B正确,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形成于北印度洋,A错误;大陆东岸即大洋西岸为暖流,C、D错误;
2.结合图示,①为北大西洋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的影响,A错误;②为秘鲁寒流,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作用,B错误;图示P位于加拿大的东南部,受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影响,形成著名的纽芬兰渔场,C正确;美国东岸海域的污染会随墨西哥湾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西欧,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的洋流分布和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学生只要能利用画图,呈现全球洋流分布模式图,结合模式图判断南半球的中低纬环流的方向,并能掌握洋流对沿岸气候、渔场和海洋污染等方面的影响。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读a、b两地太阳总辐射量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a、b可能位于( )
A.赤道附近
B.回归线附近
C.极圈附近
D.极点附近
【小题2】日常生活和生产使用的能源与太阳辐射能息息相关,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①人们可以利用太阳能发电,为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服务 ②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使用的煤、石油,就是地质时期固定下来的太阳能 ③我国西部农牧区人们用太阳灶做饭,就是在使用太阳辐射能 ④我国太阳辐射能最丰富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据图可知,a、b两地在二分日太阳辐射最低,而在二至日太阳辐射最高,所以,两地在极点附近。a位于北极点附近,b位于南极点附近。
【小题2】太阳能是可再生资源,近年倍受青睐。人们可以用太阳能发电,为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服务 ;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使用的煤、石油,就是地质时期固定下来的太阳能 ;我国西部农牧区人们用太阳灶做饭,就是在使用太阳辐射能 ;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较多,云量大,所以太阳辐射并不丰富。故选A。
考点:本题组考查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能的开发、光照图的综合判读。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树木年轮分析是古气候研究常用的一种方法。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共8分)
(1)树木年轮的疏、密可以反映气候变化。在西伯利亚地区,科学家发现一些树木年轮的疏、密变化具有明显的约11年周期,可能与 有关。(2分)
(2)科学家在格陵兰岛的地层中发现了8千万年前的棕榈树化石,这说明当时格陵兰岛原来所在地的气候特征是 。(2分)
(3)除树木年轮分析外,请你列举一种研究古气候的其他方法 。(2分)
(4)树木向阳一侧由于植物生长量大,故年轮线较为稀疏。我国一野外考察队在大兴安岭迷失了方向,考察队员通过观察树木年轮特征后,确定了南行线路应为图中的 方向(填正确选项字母)。(2分)
A.甲
B.乙
C.丙
D.丁
参考答案:(1)太阳活动 (2)高温多雨 (3)地层中生物化石种类 (植物孢粉、各类沉积物特征)(4)C (每点2分共8分)
本题解析:
(1)树木年轮的疏、密变化具有明显的约11年周期,结合所学知识,太阳活动大直播以11年为周期。
(2)棕榈树为常绿乔木,我国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属热带、亚热带,高温多雨。
(3)古气候研究方法有一是历史资料,如考古发掘文物,历史文献等,二是各种天然气候记录,包括树木年轮、地层中的生物化石、植物孢粉、各类沉积物的特征,以及各种自然地理因子变迁的痕迹。
(4)树木向阳一侧由于植物生长量大,故年轮线较为稀疏,观察图18,丙处年轮稀疏为南。
考点:树木年轮影响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 )
A.行星和星云
B.恒星和行星
C.恒星和星云
D.行星和卫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天体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C正确。
考点:天体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