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区域地理》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九)

时间:2020-03-17 06:46: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青岛市成为夏季避暑胜地,其影响因素是(?)
A.地形因素
B.海陆位置因素
C.洋流因素
D.纬度因素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气温分布。夏季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则气温较同纬度地区低。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2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藏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习惯,但藏区不产茶。而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但供不应求,而藏区和川、滇边地则产良马。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即“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在滇藏和川藏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流动不息,形成一条延续至今的“茶马古道”。
材料二 川藏铁路走向规划建议方案中有“南线”和“北线”两条线路。其中,沿着318国道的为南线,它起于成都,经浦江、雅安、康定、理塘、左贡、波密、林芝到拉萨,全长1629千米,该线基本与“茶马古道”的川藏线南线一致。沿317国道的为北线,也与“茶马古道”的川藏线北线一致。
(1)(6分)318国道和川藏铁路线路的选线走向,为何与“茶马古道”线基本一致?
(2)(9分)“茶马互市”的做法对今天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有何启示?
(3)(9分)分析建设川藏铁路比青藏铁路难度大的原因。
(4)(4分)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的雅安,有“雨漏”之称,年降水量较多,解释其原因。


参考答案:
(1)居民点多,沿线经济条件较好;沿线地形条件相对好。(6分)
(2)各区域自然资源分布不均匀;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有差异;要因地制宜,加强区域联系,做到优势互补。(9分)
(3)地质条件复杂多地震等;山高谷深,地形起伏大,多滑坡和泥石流;相对高度大。(9分)
(4)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产业转移的条件主要有

[? ]


A.城市化的发展
B.工业化的进程
C.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D.人口的增长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回答1~3题。

1、图中①-⑤五条路线跨区域调配的资源分别为
[? ]
A、能源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
B、矿产资源、水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生物资源
C、能源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能源资源
D、能源资源、水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能源资源
2、图中①、⑤路线的资源调出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 ]
A、荒漠化、水土流失
B、空气污染、水土流失
C、地面塌陷、土壤的盐碱化
D、土壤盐碱化、空气污染
3、有关资源跨区调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改善了调出区资源浪费问题
B、促进了调出区的资源保护意识
C、资源调配的前提是调出区和调入区社会经济共同的可持续发展
D、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前提是市场需求


参考答案:1、D
2、A
3、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地下水,主要来自呈扇形分布于山前平原地带或山间盆地的冲积物中,冲积扇上部是良好供水源地。但是,在某些地区,冲积扇上部是大片的砾石戈壁,而下部能利用的地段,土壤往往产生严重的盐渍化现象。我国劳动人民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创建了一种特殊的引水工程——坎儿井。如下图所示,坎儿井由地下的暗渠和地面上的竖井、明渠、蓄水池组成。竖井是开挖地下暗渠的通道,暗渠与地下水流向斜交,上游挖至地下含水层中,渗溢出来的地下水顺着暗渠沿坡流出地面,明渠将暗渠流出的地下水引入蓄水池,蓄水池起了调蓄灌溉水量的作用。

(1)坎儿井所在地区的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哪些?
(2)坎儿井的最大水量出现在什么季节,理由是什么?
(3)坎儿井开挖暗渠的原因是什么?蓄水池有什么作用?
(4)坎儿井在经济和环境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1)蒸发、植物蒸腾、降水? 2分
(2) 夏 新疆地处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少,水源主要依靠冰雪融水,最大水量出现在气温最高、冰雪融水量最大的夏季.4分
(3)减少水的蒸发 调蓄灌溉水量? 2
(4)充分利用水资源,发展农业生产?防止土壤盐渍化? 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