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九)

时间:2020-03-17 06:43:1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雪线上升。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冰川消融后露出的地表受到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冻融风化作用
B.冰川侵蚀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
D.冰川沉积作用
小题2:山地冰川消融会导致山地冰川的持续后退。除全球变暖因素外,其主要原因是
A.裸露地表反射更多的太阳辐射传导给冰川
B.裸露地表吸收更多太阳辐射,增强地面辐射
C.冰川反射率减小,直接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
D.冰川反射率增强,反射更多太阳辐射的光热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图中冰川消融后,土层中仍然含有大量水分,由于海拔高,白天融化,夜晚冰冻,所以主要外力作用是冻融风化作用,A对。冰川消融后,图中没有显示冰川下滑,也就没有冰川侵蚀作用,B错。冰川融水逐渐下渗汇集,在源头处流水量小,流速慢,侵蚀弱,C错。冰川沉积作用主要在山下的平原地区,该处位于高山上,很少沉积作用,D错。
小题2:冰川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比裸露地表高,冰川消融后裸露的地表反射的光热少,吸收的太阳辐射光热多,土层温度高,增强地面辐射,A错、B对。冰川的反射率不会有明显变化,冰川直接吸收太阳辐射少,C错。冰川反射率也不会增强,面积小了,反射的太阳辐射也减少,D错。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图是我国某山脉东、西坡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结合图例,推断甲处岩石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是2.由图得出的推断,正确的是
A.沙漠
B.沼泽
C.海洋
D.苔原
E.东坡有丰富的水能资
F.山麓气温比山顶气温约高21℃
G.该山以西绿洲农业特色突出
H.该山为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分界线


参考答案:1. C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石灰岩主要是在浅海的环境下形成的。换句话说就是石灰岩为海相沉积岩,沼泽、苔原的沉积为陆相沉积。读图,根据图例可以看到甲处有石灰岩分布,所以可以判断甲处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为海洋。C对。A、B、D错。
2.根据图中银川所在位置,可以判断图中山脉为贺兰山,东西两侧地形为宁夏平原和内蒙古高原。图示区域气候干旱,降水少,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下,该山地东坡河流虽然落差大,但河流流量不大,水能不丰富, A错。读图,该山麓海拔约1500m,山顶海拔约3500m,高差约2000m,所以气温相差约12℃,B错。该山地以西是干旱区,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下,在山麓地带有水源的地方形成绿洲,绿洲农业生产特色突出, C对。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分界线大致与400mm等降水量线吻合,该山地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下,属于我国的牧区, D错。
考点:该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差异。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根本原因是

[? ]


A.风力侵蚀
B.风化作用
C.冰川侵蚀
D.流水侵蚀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富士山顶部岩石的形成过程与图中地质作用对应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富士山是日本的一座活火山,山顶岩石属于岩浆岩,故富士山顶部岩石的形成过程应与图中①地质作用相对应。
考点:本题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的判读。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构成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如下图所示: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外力作用与地貌类型组合正确的是
A.风化作用──风蚀洼地、风蚀沟谷
B.搬运作用──沙丘和戈壁
C.侵蚀作用──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D.沉积作用──桂林山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风蚀洼地、风蚀沟谷是风力的寝室作用;沙丘和戈壁是风力的沉积作用;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流水的沉积作用;桂林山水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