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3-17 06:36:52
1、综合题 读下表,根据5个国家小麦收获期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 ?月 国?家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 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参考答案:(1)A? D? C? E? B
(2)光热(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3)小麦
(4)中国?美国?印度?俄罗斯
(5)夏季普遍高温,使广大北方地区都能种植棉花、水稻、玉米等喜温作物?雨热同期,对农作物、森林、牧草等生长十分有利?气候复杂多样,为各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世界上绝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可以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方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是利用5个国家小麦的收获期考查学生对世界上主要商品谷物农业生产国的掌握情况。气候条件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决定性因素。在北半球随着纬度位置的升高,小麦的收获期在逐渐往后推移,但都是在北半球的夏半年,只有澳大利亚小麦的收获期在北半球的冬半年。我国气候复杂多样,但以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这些气候特点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镇周围农业分布示意图”,该城镇周围分布有种植业、花卉业、乳畜业和林果业。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有关图中a、b、c、d四地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地种植青稞
B.b地种植花卉
C.c地饲养水牛
D.d地发展林果业
小题2:图中a地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形成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是?
A.商品谷物农业 地广人稀
B.大牧场放牧业 雨热同期
C.乳畜业 市场广阔
D.季风水田农业 劳动力丰富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青稞生长在青藏高原地区,不会在东南沿海地区,A错。b地距城镇较远,紧邻公路,交通便利,适宜发展乳畜业,B错。c地位于近郊,靠近河流,适宜种植花卉,C错。d地位于丘陵地区,适宜发展林果业,D对。
小题2: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人口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水稻种植业单位面积产量高,可以解决人们的粮食问题。所以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水稻种植业,即季风水田农业。D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为某地农业生产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2-13题
小题1:该地农业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商品农业
B.大牧场放牧业
C.混合农业
D.乳畜业
小题2:影响该地农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生产机械化水平
B.市场
C.劳动力
D.科技水平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多选题 甲地每年9月下旬种植冬小麦,次年6月收获后再种植玉米。乙地每年4—7月种植早稻,8—11月种植晚稻,冬季种植绿肥或油菜。据此回答1—2题。
1、符合甲、乙两地的气候条件分别是
[? ]
A.无霜期分别约为150天、180天
B.≥10°C积温分别在3400°C、4500°C以上
C.年降水量分别约为650毫米、1300毫米
D.年降水量分别集中在春季和夏季
2、甲、乙两地可能分别位于
[? ]
A.华北平原,鄱阳湖平原
B.三江平原,洞庭湖平原
C.鄱阳湖平原,河套平原
D.渭河平原,江汉平原
参考答案:1、BC
2、A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世界某区域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及气温降水图,完成下列要求。(20分)
(1)B、C两图中与A图中甲地气候类型相匹配的是________图,这种气候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简要分析乙地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3分)
(3)为研究当地农业发展状况,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乙地某村进行了调查,获得
如下资料:
| 项 目 类 别 | 家庭 (户) | 人口 (人) | 耕地面 积(亩) | 水田面积(亩) | 水稻单产 (千克/亩) | 出售稻米 (千克) | 机械 (台) |
| 数据 | 26 | 93 | 82 | 56 | 1 160 | 6 496 | 2 |
参考答案:
(1)C 受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而形成的
(2)气候条件优越,夏季高温多雨;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市场需求量大
(3)水稻种植业(或季风水田农业) 主要问题:人多地少、生产规模小;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合理化建议: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适度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商品率;提高机械化水平。
(4)水源不足 东水西调工程
本题解析:
第(1)题,甲地位于澳大利亚的东南部和西南部,为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故C图符合;其成因主要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
第(2)题,乙地位于中南半岛,当地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故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从气候、地形、水源等自然条件和市场、劳动力、农业基础等社会经济条件分析。
第(3)题,从表中看出,该村人均耕地面积少,且耕地中水田面积占68.3%,因此该村的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田农业。该村人均耕地不到一亩,人多地少;生产规模小,机械化水平及商品率低。要提高农民收入,需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乡镇企业,以吸引农业劳动力,提高机械化水平。
第(4)题,甲地区位于大分水岭的西侧,为东南季风的背风坡,故降水少,水资源不足成为了当地农业最大的限制性条件,故当地政府实施了东水西调工程。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分析,难度中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以下判断技巧:
(1)甲位于南半球,故1月气温应高于7月气温,故C图符合。该地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为地中海气候,成因: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
(2)乙地的农业生产以水稻种植业位置,故主要区位条件从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和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科技、政策、劳动力等方面分析。
(3)乙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属于水稻种植业,其特征:生产规模小(小农经营);单产高;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商品率低。
(4)澳大利亚东南部的混合农业因为位于大分水岭西侧,为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故水源不足是当地最主要的限制因素,为此澳大利亚政府实施了东水西调工程。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