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20-03-17 06:26:4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如图为欧洲中纬度地区某小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甲地(? )
A.以侵蚀作用为主
B.未来发展为大城市
C.农作物一年三熟
D.易遭受洪涝灾害
小题2:该流域内(? )
A.甲乙聚落间以水运为主
B.乙地公路大致沿等高线分布
C.丙渡口建在河流的凸岸
D.丁地修梯田发展种植业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图示甲位于河漫滩平原,为流水沉积而形成,由于河谷地区,地形狭长,面积较小,故聚落规模不大;由于该地区位于欧洲中纬度地区,故为温带地区,作物不能一年三熟;由于该地区位于河流沿岸,地势低平,故容易发展洪涝灾害。
小题2:图示甲位于河漫滩地区,而乙位于山坡地带,故水运不能联系,A错误;乙地位于山区,故公路避开陡坡,呈“之”字型沿等高线延伸,B正确。港口一般建于河流凹岸,水深,C错误;丁地为陡坡,不适宜建梯田,D错误。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能通过图示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欧洲中部的区域自然环境和河流流域开发与治理的基本原则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鱼鳞坑是为减少水土流失,在山坡上挖掘的交错排列、类似鱼鳞状的半圆形或月牙形土坑,它能够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图中最宜植树的地点为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鱼鳞坑有利于物质的
A.风化
B.侵蚀
C.搬运
D.沉积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环境问题。
小题1:③地点植树更有利于涵养水源,减少坡面径流,保持水土。
小题2:这种交错排列的半圆形或月牙形土坑有利于物质的沉积,从而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12分)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所示地区是我国“西电东送”南通道电源点之一,已形成以甲、乙为中心的铁路、国道和高速公路网络,其中R河流域正在发展成为“电力——冶金——化工基地”。

(1)说出R河流域的地形特征。(3分)
(2)评价P地建设大型水电站的区位条件。(5分)
(3)阐述R河流域发展冶金、化工产业的有利条件。(4分)


参考答案:
(1)①以高原(、山地)为主;②地势起伏大;③西南高、东北低;④喀斯特地貌广布。(每点1分,任答3点即可,满分3分。)
(2)有利条件:①(流域内降水丰富,流域面积较大,径流量丰富,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②地处峡谷,建坝工程小;③库区人口密度小,移民搬迁量少;④库区耕地少;⑤离珠江三角洲较近,便于电能输送。(每点1分,任答3点即可,满分3分。)
不利条件:①喀斯特地貌广布;②地形复杂,交通不便;③易诱发地质灾害(每点1分,任答2点即可,满分2分。)
(3)①有丰富的铝土、磷矿等资源;②煤炭、水能等常规能源丰富;③冶金和化工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④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⑤对外交通便利。(每点1分,任答4点即可,满分4分。)


本题解析:
(1)根据图中等高线数值及分布判断,R河流域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西南高、东北低。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地位于云贵高原地区,喀斯特地貌广布。
(2)区位条件要从有利与不利两方面分析。根据经纬度判断,P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流域内降水丰富,流域面积较大,径流量丰富,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地处峡谷,建坝工程小,投资少。库区人口密度小,移民搬迁量少。库区耕地少,对粮食的生产影响小。离珠江三角洲较近,便于电能输送。这是建设大型水电站的有利条件。
P地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建设大型水电站易诱发地质灾害,这是不利因素。
(3)结合图例可知,R河流域有丰富的铝土、磷矿等资源,煤炭、水能等常规能源丰富,靠近原料、能源产地。冶金和化工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对外交通便利。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13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洞庭湖年平均输水量

?
年输沙量(108m3)
占入湖总沙量(%)
长江来沙
1.094
82.0
四水来沙
0.241
18.0
入湖总沙量
1.335
100
出湖总沙量
0.351
26.3
湖内沉积量
0.984
73.7
?
(1)图中A河段的河道特征是??(2分)
(2)长江在?季节输入洞庭湖的泥沙最多,分析原因。(3分)
(3)描述洞庭湖变化的特点及原因。(5分)
(4)简述洞庭湖变化产生的危害。(3分)


参考答案:(1)河道弯曲、部分河段出现地上河
(2)夏;夏季降水量大,水土流失严重,携带泥沙量多。
(3)湖泊面积和容积减小;1974年以前减小速度较大,1974年以后减小速度变缓。
原因:泥沙淤积,围湖造田等
(4)湖泊调蓄能力下降,加剧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鸟类栖息地消失;净化水源和空气的能力下降,生态环境恶化等。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河流、湖泊。(1)A表示长江中游的荆江段,由于河道弯曲,故泥沙淤积,部分河段出现地上河。(2)雨季时,上游水土流失严重,且河流流量大,输沙能力强。故夏季入湖泥沙最多。(3)通过洞庭湖的面积和湖泊容量变化反映:洞庭湖面积和容积缩小。主要原因从自然和人为原因分析。(4)考查湖泊的生态功能。湖泊能调节河流径流量,调蓄洪涝灾害;为各种动物提供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局部小气候;净化水中的污染物等等。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黄土高原是世界主要的水土流失区。据中科院黄土高原综合考察队遥感调查计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面积约45万平方千米,其中土壤侵蚀强度大于1000吨/平方千米的面积约29万平方千米。
材料二:下图为黄土高原局部地区示意图。图中黑色柱状部分代表不同省份土壤侵蚀强度大于500吨/ 平方千米的侵蚀面积。
材料三:2010年12月,山西获批国家资源型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目前,试验区的改革试验总体方案正在加紧制定中。山西是典型的资源型经济大省,经济转型迫在眉睫。故山西的资源型经济转型既有区域典型意义,也有全局示范意义。
(1)黄土高原土壤侵蚀面积的空间分布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
(2)山西省土壤侵蚀面积较大的自然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在防治水土流失作用中的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析山西能源构成的特点,并说明开发能源对该区域环境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简述山西综合试验区发展的基本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山西、陕西、甘肃土壤侵蚀面积大,而内蒙古、宁夏、河南土壤侵蚀面积小
(2)山西黄土覆盖面积大,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区,黄土土质疏松,遇水易流失;山西降水量较大且集中,多暴雨等
(3)工程措施,如修建水库等,可短期、直接地防治水土流失;生物措施,如植树种草,可长期、间接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两者配合,才能取得较好的效益。
(4)煤炭资源丰富,数量大、分布广、质量好、埋藏浅;能源结构较为单一。占用农田,浪费土地资源;造成大气、土地、水污染;造成地面塌陷;破坏地表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
(5)实行土地复垦,实现矿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加强水土流失的治理,改善整体生态环境;实现产业转型,延长产业链条,发展第三产业;实现技术、管理、体制的创新,带动经济的发展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