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区域可持续发展》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九)

时间:2020-03-17 06:23:5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读“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外贸额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比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具有的优势条件是2.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内腹地范围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产业基础
B.毗邻港澳
C.人才队伍
D.技术水平
E.地形的阻隔 
F.水源不足
G.夏季高温多雨  
H.河流航运里程较短


参考答案:1. B
2.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有聚集许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所以产业基础、人才队伍、技术水平都较好,比珠江三角洲更有优势,而珠江三角洲毗邻港澳,便于引进外资和先进的技术。故选B。
2.珠江三角洲的北部有南岭的阻隔,影响了和广大内陆的区的交通联系,使其腹地范围受很大影响。而水源、气候和航运里程不会影响其腹地范围。故选A。
考点: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为了保证我国农业总产量的持续增长,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
A、调整农业结构
B、扩大粮田在耕地中的比重
C、扩大耕地面积,开垦宜农荒地
D、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根据可持续发展原则,该山区今后应
A.加强综合治理
B.大力开垦荒地
C.大力发展畜牧业
D.彻底退耕还林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 2010年12月22日上午10时,宜万铁路通车仪式在湖北恩施火车站举行,随着恩施至宜昌东4806次列车徐徐开出车站,标志着我国地质条件最为复杂、修建难度最大的铁路宜万线正式通车。这条被誉为中国“西南山区铁路艰险之大成者”的铁路,连接重庆万州与湖北宜昌,总投资225.7亿元,全长377公里,其桥隧比例高达74%,共有隧道159座,被业界称为“桥隧博物馆”。
材料二:
宜万铁路示意图
(1)宜万铁路经过的鄂西山区多喀斯特地貌,请简述喀斯特地貌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宜万铁路被誉为中“西南山区铁路艰险之大成者”,宜万铁路的每公里造价是青铁路2倍,请分析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宜万铁路开通的重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喀斯特地貌区,因为石灰岩广布,所以易被流水侵蚀和溶蚀,多溶洞和地下暗河。所以工程建设时应该尽量避开喀斯特地貌区,比如公路、铁路和水库大坝的建设,避免造成坍塌。
(2)①青藏铁路是单线设计,而宜万铁路是复线设计。②与青藏铁路需克服的高寒缺氧、常年冻土、脆弱的生态环境三大难题不同,宜万铁路的修建难在复杂的地质条上,桥隧比例高达74%;而位于青藏高原的青藏铁路地势相对平坦,多以路基为主。
(3)宜昌至万州铁路的通车运营,结束了长江流域沿江没有铁路贯通的历史,填补了陇海线和浙赣线之间700公里无横向铁路和鄂、渝、湘、黔边区无铁路的空白,为形成沪汉蓉快速通道、完善和优化我国铁路路网布局创造了条件,提高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川渝地区东出外运能力,实现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对于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促进三峡库区建设;对于加快消除城乡差距,造福沿线人民群众、增进沿线民族团结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下列各题。(10分)
材料一 我国目前部分优势商品粮基地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中国粮食流通格局正呈现出“北粮南运”“中粮西运”的态势,粮食生产地域重心发生了由南向北、由东向中的逐渐转移。
(1)比较甲、乙、丙三个商品粮基地,并填表。(4分)

地区
最主要的优势条件
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

                  
           

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
            

                   
旱涝灾害频繁
(2)南方部分地区,如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作为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请分析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4分)
(3)简要说明“中粮西运”对西部地区的积极意义。(2分)


参考答案:
(1)(4分,每空1分)
地区
最主要的优势条件
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

人均耕地多
热量不足

?
水源不足

光热水充足
?
(2)自然原因:地块小、土壤黏重、河网多。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城市化占用土地、农业结构调整。(4分)
(3)为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提供粮食保证,减轻西部地区生态压力,缓解粮食紧张的压力,有利于西部地区农业生产,调整产业结构,发挥地区优势。(2分)


本题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位于东北平原,乙位于新疆,丙位于江淮地区,其气候类型分别是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其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分别是东北平原人均耕地多,热量不足;新疆夏季光照充足、日温差大,水源不足;江淮地区光热水充足,旱涝灾害频繁。第(2)题,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从自然因素上分析与区域内的地块小、土壤黏重、河网多有关,发展潜力不足;人为原因主要是人口数量增加、工业化、城市第等造成耕地面积减小、大面积的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已经转向单位产值更高的花卉、蔬菜等。第(3)题,西部的积极意义,如为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和还牧提供粮食保障,减轻西部地区生态压力;缓解粮食紧张的状况,有利于西部地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挥地区优势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我国不同区域的自然特征的理解、工业化、城市化对区域产生的影响,试题综合性较强,强属于中档偏难的题目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