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3-17 06:22:34
1、单选题 如图为某城市1987年和2002年土地利用类型比较图。完成问题。
小题1:该市最有可能是
A.包头
B.沈阳
C.杭州
D.成都
小题2:从1987年至2002年该市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增长最快和变化幅度最大的分别是
A.耕地和建设用地
B.林地和草地
C.草地和未利用地
D.建设用地和水域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和我国的区域地理。
小题1:根据该地区的农业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为主,判断为包头。
小题2:考查读图分析能力,面积增长最快,反映在变化幅度为正数,且变化幅度大;变化幅度最大看变化幅度数值最大,故选D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地处喜马拉雅山脉东端南坡,海拔从北部7700多米下降到南部数百米,年降水量在2358毫米以上,南部最大降水可达5000毫米。2010年12月15日,嘎隆拉隧道的爆破成功,结束了“高原孤岛”墨脱县不通公路的历史。结合材料回答下列各题。1.下列关于墨脱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海拔高,气候严寒?②地处喜马拉雅山迎风坡?③水力资源丰富?
④夏季受东南季风的影响大 ⑤植被覆盖率高,空气湿度大2.墨脱公路建成通车后,对当地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③⑤
E.促进当地产业结构的变化
F.增强区域间文化交流
G.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安全
H.生物多样性减少,加剧环境污染
参考答案:1. C
2. A
本题解析:1.根据材料:海拔从北部7700多米下降到南部数百米,说明海拔差异大;年降水量在2358毫米以上,南部最大降水可达5000毫米,说明位于迎风坡,降水多,空气湿度大,植被茂密。该地区主要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2.墨脱公路建成通车后,对当地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是促进当地产业结构的变化。而其他选项主要表述的为对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修建西气东输管道线路走向所考虑的经济因素是
A.地形因素
B.气候因素
C.城市分布
D.旅游景观分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东亚工业区域出口加工区、经济特区的分布及污染工业迁移方向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10分)
(1)从自然条件考虑,A国发展工业的不利因素是?。(1分)
(2)20世纪70年代以来,A国工业由?密集型转向?密集型。图中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是怎样利用这种变化发展本国、本地区经济的??。(6分)
(3)分析B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对其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3分)
参考答案:(10分)
(1)资源能源不足(缺乏资源能源)(1分)
(2)劳动?技术(2分)?利用外资,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发展新兴工业;又?
可利用本国本地区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发展出口加工工业(4分)
(3)对经济: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发展。?
对社会:增加就业机会(或调整人口分布)。?
对环境:加大环境压力(或改变自然景观,造成环境污染及扩散)。(3分)
本题解析:
第(1)题,从海陆分布与国家轮廓可知:A国为日本,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资源短缺,从自然条件考虑,A国发展工业的不利因素是资源能源不足(缺乏资源能源)。
第(2)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A国工业由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利用外资,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发展新兴工业;又可利用本国本地区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发展出口加工工业。
第(3)题,本题考查产业转移对产业迁入地的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
点评:本题对日本和我国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日本工业发展之初发展的工业多为劳动密集型工业,随着产业结构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周边国家特别是中国转移,日本本国发生了产业的升级,转向技术密集型工业发展。产业转移的方向多为东亚、东南亚。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毗邻香港;水陆交通方便;背靠珠江三角洲;有著名的侨乡,所有这些都为日本产业向中国转移提供了优势区位条件。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方案,需要逐级提升水位,这一做法的主要原因是?
A.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用水量大
B.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海拔比华北平原高
C.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海拔比华北平原低
D.黄河是“地上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由于受地势分布的影响,黄河以南地区,地势北高南低,故从长江流域向北方调水,不能自流而需抽水北上。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影响水流的自然因素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