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3-17 06:15:52
1、单选题 东莞和纽约地方时不同,主要是因为
A.两地地理纬度不同
B.两地地理经度不同
C.两地自转线速度不同
D.两地自转角速度不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地方时的成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不同的经线有不同的时刻,东边地点的时刻总是早于西边,这就产生了地方时,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东莞和纽约地方时不同,主要是因为两地地理经度不同。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甲地位于(40°N,120°E),乙地位于(20°N,20°W)。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的时间比乙地早
B.甲地位于东十二区
C.乙地位于西二区
D.甲地在乙地的东南方
小题2:当乙地的区时为2013年2月28日20点时,则此时甲地的区时为?
A.2月28日11点
B.2月29日5点
C.3月1日5点
D.3月1日4点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
小题1:甲地位于(40°N,120°E),乙地位于(20°N,20°W),甲地同处北半球,甲地纬度高,甲地偏北;同时两地经度差小于180°,故甲地在东侧,故甲地在乙地的东北;根据地球自转规律,地方时“东早西晚”,据两地的经度判断甲地地方时早于乙地;根据公式时区号=经度/15°=商……余数(余数大于7.5,商+1;余数小于7.5,取商)。故甲地在东八区,乙地在西一区。综上选A。
小题2:据上,甲地在东八区,乙地在西一区,两地相差9小时,故甲地区时为2013年2月29日5点(甲地在东侧,故采用“+”,当小时数大于24时,则减24时,日期加一天;当小时数小于0时,则日期减一天,小时数加24小时)。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关于灌南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正确的是 ( )
A.秋分日后逐渐变大
B.冬至日达到最大值
C.夏至日达到最小值
D.春分日后逐渐变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则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江苏灌南县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故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时,即6月22日时,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最大值,故越接近6月22日,则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冬至日达一年中最小值,春分日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大,而秋分日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小。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一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即可解题。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元旦这一天,太阳直射点
A.在北半球并向北移
B.在南半球并向南移
C.在南半球并向北移
D.在北半球并向南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元旦为1月1日,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本题难度:困难
5、综合题 读“太阳直射点周年移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太阳直射点位于a点时,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的地区
是__________。
此时惠州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
(2)北半球昼长于夜的时段是从_____→______→_____。
(3)北半球夜长逐日增加的时段是从_____→____→_____。
(4)北半球夜长于昼、昼逐日增加的时段是从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赤道(2分)?昼夜平分(2分)
小题2:a b c?(2分)
小题3: b c d (2分)
小题4:d? a (2分)
本题解析:
试卷分析:
小题1:太阳直射点位于a点时,为春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 故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全球昼夜平分。
小题2:昼夜长短状况看直射点的位置,北半球昼长于夜,即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的时段为春分日到夏至日到秋分日。
小题3:昼夜长短变化看直射点的移动,北半球夜逐渐变长,即昼长逐渐变短,为太阳直射点向南移的时段,为夏至日到秋分日到冬至日。
小题4:结合前述,北半球夜长于昼,即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但昼逐日变长,即太阳直射点向北移,故判断从冬至到春分。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能利用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判断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