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知识大全《环境与环境问题》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九)

时间:2020-03-17 06:15:3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关于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进行清洁生产不需要末端治理
B.进行清洁生产仍需要末端治理
C.两者是一个相互矛盾的过程
D.两者无多大关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环境保护。清洁生产是指从资源的开发、产品生产、包装、运输、消费到废弃物的处理全过程应符合一定的环保要求,故B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API”是英文“Air Pollution Index”的缩写,意思是空气污染指数。我国的空气质量周报采用空气污染指数(API)的形式报告。监测的项目有:总悬浮颗粒物(TSP)或飘尘、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总悬浮颗粒物是飘浮在空气中的尘粒的总称,二氧化硫主要是含硫煤燃烧产生的,而氮氧化物主要是汽车尾气产生的,这两类污染物都会造成对人体呼吸系统和眼部的刺激,还会造成酸雨现象。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近年来,我国北方城市在春季时,总悬浮颗粒物(TSP)明显偏高的原因主要是(  )
A.大量燃烧煤炭用于取暖
B.沙尘暴时有发生
C.春耕播种,土地裸露
D.春运高峰,交通流量剧增
小题2:我国下列地区中,由于首要污染物以二氧化硫为主而形成重酸雨区的是(  )
A.河西走廊
B.松嫩平原
C.四川盆地
D.黄土高原
小题3:氮氧化物(NOx)的主要来源和产生的危害分别是(  )
A.燃烧煤炭、酸雨
B.燃烧石油、臭氧层破坏
C.汽车尾气、酸雨
D.空调冰箱、光化学烟雾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环境保护。
小题1:我国北方春季多大风天气,且春季北方天气干燥,易暴发沙尘暴,从而引起总悬浮颗粒物的增加。
小题2:四川盆地工业比较发达,二氧化硫排放量大,且盆地地形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小题3:汽车尾气中的主要物质是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可形成酸雨。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酸雨及臭氧减少造成危害的共同点是
[? ]
A.都不危害人体健康
B.都会使土壤酸化
C.都会对植被造成危害
D.对建筑物都有腐蚀作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读我国人口增长预测图,回答下列各题。
1.我国人口总数达到最高峰的时间大约在2.从图示信息分析,未来20年我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不包括
A.2010年
B.2015年
C.2025年
D.2028年
E.劳动年龄人口高峰
F.老龄人口高峰
G.总人口高峰
H.育龄人口高峰


参考答案:1. D
2. D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我国人口总数达到最高峰时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由高变低为0时。图中2028年前后人口自然增长率变为0,人口总数达到最大。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2.根据图示: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降低,所以新生人口不断减少,而老年人口比重将不断升高,总人口不断上升,劳动年龄人口出现高峰,而育龄人口高峰不是主要的人口问题。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表表示赤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省区的危害程度(☆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完成下列问题。?

?





☆☆
☆☆
☆☆
☆☆☆☆

☆☆☆
?

☆☆☆


?
☆☆☆
?

☆☆☆☆
?


小题1: 甲和丙代表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A.赤潮、酸雨
B.酸雨、水土流失
C.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D.土地荒漠化、赤潮
小题2:为治理丁类环境问题,广东省应采取的措施有
A.改进耕作制度
B.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C.退耕还林还草
D.加强水污染治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粤(广东)经济发展,能源和资源消耗大,酸性气体排放多,东南地区降水丰富,丁为酸雨,四个省区中只有广东临海,乙为赤潮;新(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降水较少,土地荒漠化较为严重,丙为土地荒漠化,晋(山西)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甲为水土流失。川(四川)位于第一二阶梯交汇处,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盆地降水丰富,云雾天气多,多酸雨。C对。
小题2:丁类为酸雨,主要是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排放出的酸性气体与空气中的水滴结合形成PH值小于5.6降水。酸性气体主要有硫氧化合物与氮氧化合物,减少酸性气体排放需要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由现在的化石燃料转化为新能源和可再生资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