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3-17 06:12:47
1、单选题 2011年6月30日,京沪高速铁路正式通车运营。读京沪高速铁路路线分布图,完成问题。
1.下列对京沪高速铁路建成后产生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密切京津唐和沪宁杭两大城市群的联系;
②从根本上解决南北铁路运输压力紧张状况
③有利于跨城就业?④加剧大气污染
⑤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2.京沪高速铁路全线采用了以桥代路的方式,其目的主要是
①减少建设成本
②少占耕地,节约土地资源
③防止不同交通线路的相互干扰
④减少对周边的环境污染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③④
E.①②
F.①③
G.②③
H.②④
参考答案:1. B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京沪高速铁路起点北京,终点上海,所以密切京津唐和沪宁杭两大城市群的联系正确;缓解了南北铁路运输压力紧张状况这种说法对,但要是说从根本上解决了南北铁路运输压力紧张状况就不对了;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是人们出行时间缩短,有利于跨城就业,同时增加了就业机会,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京沪高铁的修建对大气污染影响不大。
2.京沪高速铁路全线采用了以桥代路的方式,其目的主要是少占耕地,节约土地资源。
考点:本题组考查京沪高铁修建的意义以及京沪高速铁路全线采用了以桥代路的方式的目的。
点评:本题组难度不大,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本题组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联系实际(如沿线的经济、人口、城市等)分析京沪高铁建成的意义;(2)以桥代路,可以少占耕地,节约土地资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如图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城镇规划图(比例尺为1∶100 000)”。完成问题。
1.为了加强甲镇与乙村的联系,拟建一条公路,图中四条规划线路中,最合理的是2.图中铁路分布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主要是:
①穿越河流?②临近港湾?
③穿越城区?④坡度太大3.甲镇计划修建一小港口,在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最合理的是
A.a
B.b
C.c
D.d
E.①②
F.③④
G.①③
H.②④
I.①处
G.②处
③处
④处
参考答案:1. C
2. B
3. 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交通运输建设。
1.公路线的选线应与等高线走向一致,且线路尽可能短,连接沿线居民点。
2.图中铁路线的分布有两处明显的问题,穿越了城区且坡度太大。
3.港口的选址应考虑以下几点:背风的海湾,与城市或交通线相连,水较深。②处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工业生态学是研究工业系统与其周围环境友好互助、协调发展的科学,是为可持续发展服务的。它效法自然生态系统,实施工业生态化技术,将传统工业改造成自然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下图为我国某生态工业园生态链图,是循环经济模式的代表。读图回答各题。
1.该生态工业园最有可能位于我国:2.下列有关生态工业园的叙述,正确的是:3.循环经济是2 1世纪发展的新亮点,该生态园的生产方式是循环经济模式的重要实践。按照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可以解决的两大难题是:
①庞大的人口数量?②生态恶化?③资源超常规利用?④经济超常规增长
A.黑龙江省
B.上海市
C.江苏省
D.广西壮族自治区
E.生态工业园的规划范围可由第二产业拓展到第一、三产业
F.生态工业园效法自然生态系统,因此应着重发展第一产业
G.生态工业园内应规划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H.生态工业园内各个产业间形成了争夺资源、相互竞争的态势
I.①②
G.②③
③④
①④
参考答案:1. D
2. A
3. 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和可持续发展。
1.图示该地区盛产甘蔗,故判断该地区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地区。
2.图示反映的生态工业园区规划不仅包括工业,还包括农业生产和第三产业,故A正确。生态工业区应着重发展第二产业,B错误;该生态工业园区以资源为基础,结合了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废弃物的回收,减少了对环境污染,不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C错误;生态工业园区内的产业部门,形成了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高了废弃物的综合利用,D错误。
3.循环经济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也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利于保护环境,故选B项。
点评:本题结合资料的综合分析,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难度一般。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美国水稻种植业与亚洲水稻种植业的明显差异是
A.产量不同
B.种植制度不同
C.播种技术不同
D.产品品种不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产的区别主要是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差异。选择C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20世纪50年代,原苏联在西西伯利亚平原及哈萨克丘陵北部地区组织大规模的垦荒。在垦荒初期,人们没有考虑垦荒区的气候和土壤等自然条件特点。没有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结果导致生态平衡失调。读图回答问题。
1.该农垦区农业发展的优越自然条件不包括2.该垦荒区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3.当地人们在解决上述问题时采取了收获后在田间残留茬的方法,这样做的好处是?
①减少风的侵蚀?②防止冻土扩大
③增加土壤水分?④降低地面辐射
A.土地广阔,便于机械化耕作
B.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
C.气候温暖湿润,光热充足
D.低温时间长,病虫害少
E.森林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F.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
G.风沙危害,土地荒漠化
H.湿地萎缩,生态功能下降
I.①③
G.②④
①④
②③
参考答案:1. C
2. C
3. 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分析等相关内容。
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该农垦区所在的纬度较高,气候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故光热条件不足是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不利自然条件。
2.该地区的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人类不合理的开垦,会导致生态失衡,引起土地荒漠化。
3.在田间残留茬的方法,能增加地面摩擦(减少风的侵蚀力);增加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水分。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