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3-17 06:08:52
1、单选题 为了让“原子时”与“世界时”协调一致,北京时间2012年7月1日全球将增加一秒,届时,将出现7:59:60的特殊现象。闰秒是为保持协调世界时接近于世界时时刻,由国际计量局统一规定在年底或年中(也可能在季末)对协调世界时增加或减少一秒。据此回答题。
小题1:今年我国在北京时间2012年7月1日的7点59分59秒和全球同步进行闰秒调整,届时出现7:59:60的特殊现象。那个时刻,全球处于7月1日的范围是
A.全部地区
B.一半地区
C.三分之二地区
D.三分之一地区
小题2:闰秒是为了解决地球自转的不均匀性和长期变慢性。目前,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
A.23小时56分4秒
B.23小时54分6秒
C.24小时
D.23小时4分56秒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为2012年7月1日的7点59分,则东十二区的区时为7月1日11点59分,则全球处于7月1日的范围从7月1日0时的位置到东十二区约12时,即占全球的一半。
小题2: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以恒星为参照,自转了360°,周期为1个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考点:本题考查区时计算和地球自转周期等内容。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全球两个日期的计算方法:东十二区的区时即为新的一天的范围,并掌握掌握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注意区别恒星日和太阳日。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读图,虚线是地球公转到近日点时的晨昏线,①点与②点的距离约为3330千米,回答24-25题。
小题1:图中②点的地方时是
A.4时
B.昨天20时
C.12时
D.16时
小题2:图中③点的昼长是
A.8小时
B.10小时
C.14小时
D.16小时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1:B
本题解析:考查地球运动的意义。
小题1:根据图示纬度判断,该图为北半球,因为是近日点,所以北半球越向高纬夜越大,所以此线为晨线,因此①为6时,由①点与②点的距离约为3330千米,可算出两点经度相差30°,根据“东加西减”原则,算出②点的地方时为4时。
小题1:根据图示观察可知③点与①点相差15°,算出③点此时日出为7时,根据昼长=(12-日出时刻)*2,算出昼长为10小时。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设某地全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为ΔH,则ΔH小于30°的地方位于
A.南、北纬6.5°之间
B.6.5°S—23.5°S和6.5°N—23.5°N
C.南、北纬30°之间
D.17°S —23.5°S和17°N—23.5°N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全年正午最大太阳高度是90°,最小是90°-(23.5°-ψ),所以差值ΔH=90°-[90°-(23.5°+ψ)]=23.5°+ψ, 当ΔH小于30°则ψ小于6.5°,即位于南、北纬6.5°之间;而其它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是[90°-(ψ-23.5°)],最小值是[90°-(ψ+23.5°)],差值ΔH为47°。
本题难度:一般
4、多选题 当东半球处于夜半球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全球昼夜等长
B.地中海沿岸多雨
C.110°W为正午12时
D.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
参考答案:AC
本题解析:东半球即跨经度20°W---160°E;与夜半球重合,故判断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判断为春秋日日,故全球昼夜等长,A正确;东半球与夜半球重合,即20°W为昏线18时;160°E为晨线6时,故计算110°W为正午12时,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晨昏线图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掌握晨昏线分布与经线的关系和晨昏线图上时间计算的一般方法。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下列河岸(①②③④代表河岸的位置)中,冲刷严重的是(箭头表示水流方向)(? )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北半球河流对右岸冲刷较严重,南半球河流对左岸冲刷较严重。
本题难度:简单